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無瑕的程式碼 番外篇─專業程式設計師的生存之道

Ref.: 無瑕的程式碼 番外篇:專業程式設計師的生存之道

剛剛在看一個技術大師 R. Martin 的散文集.

他在談他心目中的專家和專業態度. 他認為一個專家, 必須要"永續經營", 所以要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

上班時間是給公司的, 那不算是額外的學習. R. Martin給了一個主觀認定的時間, 每周額外學習專業相關的知識20小時. 也就是每天要花三小時. 這三小時的專業學習最好跟工作沒有直接關系, 而是要去做一些能激發你對這個專業的熱情的事情. 這樣才能永續經營.

所以他也不贊成超時工作. 如果一個工作無法讓 專業人員 騰出時間 每天進修三小時, 可能就不是一個好工作...


另外兩個有趣的概念是 Kata 和 Flow Zone.

Kata 中文譯為 "套路", 指的是一種特定的程式設計練習題組. 通常是小題組. 像是知名的 The bowling game 或者是 CodeKata. 這種題組通常是被設計來 暖身 或者熟練 基本技巧.

R. Martin 認為, 程式設計是一種工藝技術, 需要反覆練習才能熟練精進, 也需要常常複習. 所以套路就顯得很重要. 透過重複練習套路, 我們可以反省之前的寫法, 更能夠將理論內化為技巧. 以我自己來說, 過去比較習慣在腦海中思考, 比較少寫成程式, 所以我寫程式的速度並不快. 現在的工作內容也不需要寫大量的程式, 所以程式設計的概念有所進步, 但是速度和技能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我想我也需要找一些 Kata 來練習.

Flow Zone 被譯為 "神馳".
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一般人都很希望進入這個境界, 因為集中力會變高, 感覺好像生產力大幅提升. 但是很意外的是, R. Martin 認為我們應該避免進入這種狀態. 因為注意力太過集中, 反而導致只注意到細節, 而沒有考慮到宏觀的問題, 例如採用了不合適的資料結構, 反而事後要花很多利器修正.

這有點違反一般的認知, 但是其實蠻有道理的 R. Martin 也提到很多人都喜歡聽音樂寫程式, 認為這樣生產力比較高, 精神比較集中, 但是他認為這只是因為聽音樂比較容易進入神馳狀態而已. Tom DeMarco 也曾在他的書中提過類似的論點, 根據研究顯示, 低噪音的環境是最好的, 其次才是有音樂, 基本上越安靜越好, 即使只有一點聲音干擾, 人的生產力都會有顯著降低.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知識分子的權威

【老貓專欄】自由體系最好的防禦是什麼?—— 答彭明輝老師 | TechOrange《 爆橘 |

老貓的論點也不是無法反駁. 反正在政治因素之下, 說大陸會拿國防預算來惡搞出版市場也可以XD (但是大陸內部現在這麼缺現金, 真的會選擇這種方式嗎?)

不過, 保守一點來說,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如果我們沒辦法確定利大於弊, 真的沒必要去簽這樣一個協議.

附帶一提, 在這次運動中, 正反兩面都有人在編故事, 像中天的行徑雖然令人不齒, 但是我到也不會有厭惡感. 反到是像彭教授這種文章比較讓我厭惡. 好像別人都是笨蛋, 需要他們偉大的知識分子來指導我們來替我們選擇一樣.

有一些反服貿的支持者, 只要聽到有人持相反意見就先問, "你看過服貿內文嗎?" 好像只有他們會用功一樣? 這是左派知識份子最討人厭的地方.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太陽花學運外的上班族觀察

最近這段時間, 台灣社會最重要的事件是 太陽花學運. 這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問題, 我不想在這裡討論太多. 我在這裡摘選了一些文章, 我沒有相關專業可以做判斷, 但是我覺得這些文章說得都蠻有道理的. (我自己的立場示支持這個學運) 我在這次的事件中感受到新一代年輕人的行動力. 老實說我覺得這是台灣將要改變的正面徵兆.

我自己有去過幾次立法院, 表示個人的支持. 雖然說我有嘗試去閱讀協議文件和相關的論述, 但是這些資訊背後的細節和複雜度, 的確超越了我的判斷. 畢竟我並沒有相關領域背景, 而魔鬼往往是藏在細節裡. 而在我看過的服貿公聽會內容裡, 我個人也不認為如某些學運支持者所說的一面倒. 很多反對者只提出了幻想式的質疑或者概念的宣告. 而非透過具體問題凸顯協議的不足和缺失. 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 政府單位對這個公聽會頗有以不合作來拖延的意味, 許多該有的資料都未事先做準備.

在缺乏足夠的專業判斷的情況下, 我只能說, 我個人對民主和法治的直覺信念, 讓我選擇支持太陽花學運.

20140324 This Night

在我看來, 學生的訴求雖然清楚, 是針對黑箱服貿, 但在這些活動參與者中, 也絕對有不同的想法和聲音. 部分的人的論述的確有偏頗反中反服貿反競爭的傾向, 但是整體而言, 至少在學運核心所傳達的主要聲音, 我認為並沒有表現出上述的偏執傾向.

正如很多人所提到的, 這個運動的核心其實是世代之間的不信任. 對於兩黨的政治操作, 以及互相制衡所導致的無效率, 人民其實已經感到厭倦, 甚至也不在信任他們做好監督工作. 法學用詞是一回事, 但是當學生團體再三提及憲政危機時. 其實就是直陳了信任的喪失. 而今天國家政治走到這一步, 需要由今天的學生來出面抗爭, 其實也就是我們這一輩以及前人的失職. 所以這份不信任其實是要我們共同承受的. 因為年輕人認為沒有人會關注到他們的權益! 其實視為世代間的信任危機也不為過.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需要為了政治立場爭吵嗎?

我朋友: 你有沒有因為政治立場跟別人吵架~~~

我: 我印象中 只有一次

我朋友: 是喔? 跟誰阿? 是為了服貿嗎?

我: 不是, 是為了 川島茉樹代和日本流氓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 我女朋友覺得這件事沒什麼, 我一怒之下就跟我女朋友吵架.

我朋友: 為什麼?

我: 服貿是政治問題, 不論好壞頂多大家共同承擔. 日本流氓在台灣大搖大擺打人, 還有台灣妹在旁邊叫好, 這是國恥!!! 忽視這件事就是不知恥阿~~!

我朋友: 你好像蠻反日的.

我: 這是誤會, 我常看日劇日影和日本ACG和AV. 我其實蠻喜歡日本文化的. 也很佩服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我到日本時還去護國神社去參拜木戶孝允.

我朋友: 可是講到日本你都會提到南京大屠殺或者霧社事件.

我: 這跟白色恐怖一樣阿, 可以原諒不能遺忘. 更何況日本政府到現在還不承認. 雖然說日本已經被米國閹割了, 但在國際現實上,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防備日本軍國主義復辟!

我朋友: 有這麼誇張嗎?

我: 還好啦~~ 比逢韓必反的人好太多了吧XD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13 ACM Turing Award

Ref.: Microsoft’s Leslie Lamport wins the Turing Award, the ‘Nobel Prize in Computing’
Ref.: Leslie Lampor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 ACM also recognized Lamport for devising “important algorithms” and developing “formal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protocols tha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l distributed systems. These contributions have resulted in improved correctness,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computer systems.”

Lamport, 73, is a legend in computing circles, known for many contributions, including his foundational work in the theory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His 1978 paper “Time, 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cited in the history of computer science. He becomes the fifth scientist from Microsoft Research to have won the Turing Award, joining previous recipients Tony Hoare (1980), Butler Lampson (1992), Jim Gray (1998) and Chuck Thacker (2009).

台灣很少人提到這件事. 這個獎不過本來就冷門, 而且最近台灣自己又有服貿協議的政治活動, 大概沒人注意吧. 我只有一個朋友在 Facebook 上提到這件事. 讓我意外的是, 連外國的 CS Blogs 上好像也沒啥人關注.

小記

Kelly McGonigal: 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 | Video on TED.com

Kelly McGonigal: Yeah, and one thing we know for certain is that chasing meaning is better for your health than trying to avoid discomfort. And so I would say that's really the best way to make decisions, is go after what it is that creates meaning in your life and then trust yourself to handle the stress that follows.
科学松鼠会 » 高效能人士也可以有拖延的习惯
儘管我們喜歡避重就輕,但無所事事的狀態更讓人難受。芝加哥大學的Christopher Hsee等人發現,人們寧可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也不願傻呆著。電梯間的廣告、花生瓜子之類的零食、文玩核桃、麻將……這些很多時候都是為瞭解決無聊而存在的幾乎沒什麼意義的事物。
當我們的 to do list 不夠長時,就很難找到匹配現在狀態的任務,而當事件足夠多時就會有更多的選擇——為了拖延最不想做的那件事,為了減少一點內疚,還是把這件比較不太想做的事做了吧,相比較起來它似乎也沒有那麼面目可憎了。
Engineers in America: Too Young, Too Old | EE Times
When our company changed focus and looked for an embedded development engineer, we did get a better pick from the experience pool, partly because it seemed like a growing field, with less maturity. Still, the experience level was strongly biased towards the two ends -- either no experience or over 20 years of experience.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華爾街之狼

昨天去看了 華爾街之狼. 真是一部有趣的喜劇片, 可惜太多三級畫面和髒話了. 不然這麼好笑的片子可以當賀歲片了XD (我剛剛在查這部片的資料時, 發現他得了金球獎, 而且還被歸類於喜劇片XD 我可以說英雄所見略同嗎? XD)

李奧的型真的是天生就適合演這種人見人愛的浪蕩子. 感覺超自然! 我一方面覺得他演得比以前好很多, 一方面又覺得他似乎是在演自己XD

想看金融電影的人, 基本上不推薦去看這部電影. 我是覺得導演花太多力氣呈現主角的個性和荒誕的生活, 其他的東西都被一筆帶過. 整個場景換成賣假藥的詐欺犯也好像沒啥差別, 跟金融有關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基本上這部電影跟金融有關的詞大概就只有"股票"和"證管會" XD (最後找主角麻煩的單位其實是FBI, 調查詐欺和洗錢XD) 所以完全對金融沒興趣的人, 也可開心的進場看電影XD

除了露骨的畫面外, 好像想不到這部電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忠於原著是一回事, 但是如何呈獻又是一回事. 如果今天某大導拍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 但是七成的內容都是關於姦淫婦女和虐殺百姓的寫實畫面, 我想大家應該沒什麼看的興趣吧? 我不是那種把電影當成藝術的人, 我看電影都一定要配可樂和爆米花! 所以我不是要批判什麼. 只是搶救雷恩大兵如果只有戰爭畫面寫實精彩, 應該不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吧!?

對這部片其實我是有一點若有所失的感覺. 導演很厲害, 拍得很流暢很好笑, 三個小時不會坐立難安, 算是很自然的看完. 看魔戒我還覺得比較累XD (女生我不知道, 但以男生來說, 如果不是道德觀太高的人, 看這些荒淫畫面, 應該不會有太多排斥XD)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完全沒有感想. 看完蜘蛛人, 搞不好還會覺得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但是這部片看完真的沒啥感想. 真的很像看完賀歲片的感覺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