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一個數學家的回憶錄

Ref.: Amazon.com: Adventures of a Mathematician (9780520071544): S. M. Ulam, Daniel Hirsch, William G. Matthews, Françoise Ulam, Jan Mycielski: Books
Ref.: 金石堂網路書店〉中文書〉一個數學家的回憶錄


雖然 Ulam 也是很知名的學者, 但是他那個時代的天才太多了, 比起他自身的故事, 讀這本書的人可能更希望多了解他和那個時代的大師之間的交誼! 以及他對這些大師的評價. 尤其是他與 Von Neumann 和 Nobert Weiner 之間的交誼. (這兩位都是神童, 也有非常耀眼的學術成就, 但是他們卻自覺沒辦法滿足大家對他們的期望.) Ulam 和 Von Neumann 算是很親近的朋友! 他的近身觀察當然是更加有價值!

書中提到 Brikhoff 的故事也很有趣, 基本上 Ulam 受了 Brikhoff 很多幫助, 某個程度上 Brikhoff 可以說是他的事業導師! 但是 Brikhoff 和 Von Neumann 之間卻有一些心結, 因為 Von Neumann 在遍歷定理的研究上, 曾經被 Brikhoff 婊過! 雖然 Brikhoff 的證明更好而且更一般性, 但是實際上是 Von Neumann 先做出突破性的結果, 但是卻被 Brikhoff 靠人脈搶先發表! 使得 Von Neumann 一直耿耿於懷!

Von Neumann had this habit of considering the line of least resistance. Of course, with his powerful brain he could quickly vanquish all small obstacles or difficulties and then go on. But if the difficulty was great right from the start, he would not knock his head against the wall, nor would he—as I once expressed it to Schreier—walk around the fortress and knok here and there to find the weakest spots and try to break ghrough. He would switch to another problem. On the whole in his work habits I would call Johnny more realistic than optimistic (p. 78)

Ulam 提到, 基本上 Von Neumann 是技巧的大師, 大部分的數學家只有幾招看家本領, 但是 Von Neumann 卻不受此限, 他的技巧非常豐富. 但是某個程度上他也是技巧的奴隸! 他偏向於解決他能夠解決的問題, 也因此他很少真正致力於超級難題! 或許這也是他在評價上略低於其他大數學家的原因.

在這個層面上, Ulam 認為 Von Neumann 和 Nobert Weiner 很像! 技巧超群但原創性就沒有這麼讓人驚艷! (Ulam 認為 Nobert Weiner 的技巧沒那麼多, 但是他對這些技巧的應用能力卻非常驚人) 他認為或許是因為他們太過重視有效的解決方案, 而少了一些瘋狂的想法!

Ref.: Ulam談von Neumann_聞笛賦_新浪博客

牛頓是外行?

我個人很不喜歡這種不尊重前人的人.

牛頓在南海事件的確是貪婪! 這個沒什麼好為他開解的, 但是說

"那些自以為聰明或專業的人,
隨便摸一下投資就以為什麼都懂了,
殊不知隔行如隔山。"

我就沒辦法接受了!

牛頓是十七世紀的人, 經濟學基本上是在十八世紀之後才開始發展. 基本上用現代觀點去看牛頓是很愚蠢的.

姑且不論牛頓在科學上的貢獻. 由於科學史比較不關心牛頓擔任至鑄幣廠廠長時的事蹟, 所以一般鮮有著墨. 但是他其實做了很多努力. 除了 WIKI 上可以查到的 "牛頓在1717年通過安妮女王法案創立了在金幣和銀幣之間的聯繫,非正式的把英鎊錢幣從銀本位轉移到了金本位" 之外, 他也是第一位利用數理統計方法, 去估計未來貨幣流量並進行調節的人.

牛頓是因為在皇家鑄幣廠的優異表現而被封為爵士, 這就表示他做得比大部分的廠長好! 當時的皇家鑄幣廠大概類似今天的中央銀行. 如果洪先生自認為比 彭淮南, 伯南克或者是葛林斯潘專業, 那他以這種態度去評論牛頓, 我就沒話說!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退休規劃

Ref.: 一生3錢過四關 善用保命錢、投資錢、投機錢富足一生 By 宋炎本
Ref.: 這樣退休夠了嗎?CFP教您作退休規劃

最近看了這兩本書. 都是關於退休理財規劃的書. 書的內容都不錯, 但是有一點讓我大惑不解的就是, 為什麼這類書都預設可以輕易做到 8~10% 的年化報酬率? 而且做退休年金的提領時, 都是用固定數字, 而沒有考慮到通貨膨脹! 這當然讓計算出來的數字比較可親, 但是也未免有點脫離現實. 不過書中關於資產配置的內容還是很值得參考.
一個完整的投資目標應包含下列六大要素,一般稱為「投資政策說明書」(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簡稱IPS):一、報酬率目標;二、可承受的風險;三、可投資的期間;四、流動性要求;五、稅的考量;六、其他限制。
基本上, 依照書中的論點, 人生可以共有幾個錢關! 結婚, 購屋, 教育基金, 退休
三十歲結婚需要100萬元;
四十歲購屋需要300萬元頭期款;
五十歲為兩個小孩的高等教育金各準備300萬元,合計600萬元;
六十歲退休金要準備2,000萬元。
下面我造一個一般人的 CASE 來討論, 下面的 PV 是指"現值". 也就是說換算成現在的價值, 這樣才方便進行比較!

如果照帳面數字來看, 前兩關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問題是在第三和第四關. 如果房子的頭期款300萬, 那可以貸到 700萬到800萬, 一個月大約要付 4萬到5萬的利息! 還有兩個孩子要養! 這種情況下一年可以存多少錢? 固定的支出一年大概就要 120萬了吧~~ 對家戶月所得 10~12 萬的家庭來說, 應該不會剩太多錢可以投資! 也就是說, 投資的資本大多是要靠 30 ~ 40 歲之間存下來的錢!

假設30 ~ 40 歲之間, 每個月可以存五萬, 投報率 7%, 那麼可以存的錢的 PV 大約是 700 萬, 所以會剩下 PV 400 萬! 如果 40~50 歲之間, 一個月只能存一萬, 那麼到五十歲時 PV 大約 700~800萬. 這個時候付掉 600 萬的教育基金, 還剩下一兩百萬! 但是還有十年房貸! 雖然小孩可能已經可以自己打工賺錢, 但是多少可能還是要家裡資助, 所以可能只存 4 萬! 六十歲退休時大約有 800~900 萬的現金 + 付清貸款的房子 (假設比通膨高1%的房價漲幅, 大約 PV 值 1300 萬, 但是考慮折舊, 應該沒有那麼樂觀)! 算是勉強可以達到目標, 但是大部分的資金還是壓在房產, 難道才六十歲就要搬到鄉下嗎?

不過書中對於資產規劃的部分還是可以參考! 宋炎本建議把資金分成三類, 保命錢, 投資錢, 投機錢! 配置心法如下:
調整各筆錢的配置比重
1.根據過關目標的變化調整或不調整
2.投資錢不需頻繁調整(前提是投資績效表現一致)
3.投機錢必須停利停損
4.保命錢不需頻繁調整
5.重置法(固定比例調整,配置比重)
6.主動判斷
宋炎本建議可以將投資錢以三年為單位去檢視, 追求三年30%的報酬率! (雖然我個人認為難度很高! 還要做主動判斷!但是對養成長期投資的習慣有幫助!)

其中保命錢的配置比較複雜, 他建議分為三層
  • 第一層保命錢 (應付日常開銷): 與投機錢、投資錢呈不相關. 至少六個月的家庭生活費。現金、活存、定存。國內有些保守的全球組合基金可以做到報酬高於定存,投資版年以上較不易虧損,且隨時可以贖回。
  • 第二層保命錢(救援投機錢): 與投機錢、投資錢呈負相關或不相關.
  • 第三層保命錢(救援投資錢與投機錢): 與投機錢、投資錢呈負相關
第二層和第三層救命錢的目的, 是因為雖然目標是每年10%, 但是難免績效難免起起伏伏, 所以用救命錢來支援投資錢. 此外, 投資標的最好和其他的投資標的呈現負相關! 這也是少數理財書真的談到這方面的概念!

救命錢很重視流動性和變現性! 但是使用方式卻沒有一定的規範! 以宋炎本的說法, 甚至可以用來攤平大幅虧損的投機錢! 這顯然和他所說的停損停利相違背! 如果投資組合中, 本來就有利用 相關係數分析 來進行配置, 則我想可以不用特別去區分第二三層的保命錢!

我認為保命錢可以分為兩類: 日常開銷用 -- 六個月的家庭生活費! 直接定存! 另一類是高於定存但報酬率比較低的投資標的(相對於投資錢的 10 % 目標), 例如 5%! 而且偏向相關係數與投資錢相反的標的! 像是債券和房地產! 至於實際的配置, 宋炎本有建議一些區間, 我是覺得 20%, 60%, 20% 的比例還不錯! 但是最好可以模擬計算一下!

Ref.: 落實資產配置 退休沒煩惱 -- 怪老子
Ref.: 一生三錢過四關 筆記 @ enjoy life :: 痞客邦 PIXNET ::

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賺外匯才是能繁榮台灣的八掛?

Ref.: 台灣對中國的持續貿易順差,值得誇耀嗎?

韓國也面臨了低階製造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但是韓勞和韓商皆是受害者,是命運共同體,韓商要求政府給予暫時補貼苟延殘喘,並趁機努力轉型至中階製造,在共同危機意識和激烈競爭下,原有的低階升級至中階,造成原有的中階製造商的生存壓力,如此一來又逼出了幾家升至高階技術的廠商。

反觀台灣低階製造被中國取代的危機中,台勞是受害者,台商卻是受益者,不旦沒有採取產業升級的策略,反倒是向政府遊說解除投資限制,大量外移至中國,然後用舊有的技術、更低的工資另起爐灶。這就是台灣輸韓國的關鍵。

個人的一點感想....

台灣人口這麼多, 天然資源又匱乏~~ 做附加價值高且技術密集的外銷是最好的(e.g., 鐘錶, 花卉, 設計, 軟體), 這種產業不太需要進口原料, 主要是依賴人才!

其次是做附加價值高但資源密集的產業, 像是 金融, 半導體 和 生醫 (資本密集), 高科技材料 (需要進口鋼材或塑化原料)等等;

至於觀光之類的產業呢? 我個人並不認為台灣應該走這個方向. 我這麼說, 很多相關從業人員可能會很恨我XD 但是觀光業其實是很消耗天然資源的. 台灣地窄人稠, 一些觀光景點光是台灣人自己就搞到水洩不通, 如果真的有很多外國觀光客來, 那麼自然資源的消耗一定更劇! 像是溫泉區的水土保持等等, 都是已經知道的問題了! 如果要限制來客數量, 那麼能夠賺到的錢也很有限...除非我們要走的觀光方向是另一個新加坡....

財務自由和富裕

前幾天和一個很熱愛投資的朋友聊天,聊到了財務自由的概念.

一般來說, 財務自由的定義指 "被動收入超過生活支出". 這裡又多了兩個詞需要定義 -- 被動收入生活支出. 生活支出 比較直覺, 這就是你想過的生活品質的花費! 所以這是非常主觀的數字, 一個月五萬, 一個月十萬, 甚至一個月二十萬, 都沒有不可以! 只是可不可行而已.

被動收入 的定義比較模糊, 有人認為是 "被動收入是一種只要付出一點努力進行維護,就能定期獲得的收入。" 但是如何 "一點努力" 要如何去界定? 以我這位朋友來說, 他就以為炒作外匯和期權也算是被動收入! 這個觀點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這些金融交易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盯盤! 所以用錢賺錢不等於被動收入!

從理財的角度來看, 我認為最理想的被動收入應該是 "付出努力建立之後, 無需費力維持就可以持續的盈利". 舉個例來說, 買房子出租算是被動收入, 雖然有一些維護的工作要作, 但是這些維護工作其實也可以交由代理人來做; 基本上股票和債券的股利也能夠算(賺價差不算), 年金保險應該也算! 當然我們必須先付出心力去建立投資組合, 但是建立之後就可以持續的盈利!

我這裡特別用"盈利"兩個字來定義被動收入, 因為以本金攤提的方式並不能算是被動收入, 舉個例來說 "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 也就是所謂的以房養老, 實際上是攤提自己的本金! 這個就不能夠算是盈利! 當然! 建立投資組合之後, 如果不管理, 還是有可能虧錢!(其實管了也可能虧錢!) 但所有的投資都有這種風險, 如果要考慮虧錢問題, 那麼大概沒有被動收入可言 -- 畢竟定存也可能因為通膨而虧錢....就算是版權和專利權的收入, 也會因為年限到期而價值消散.

回過頭來談財務自由. 如果一個人要算是達到財務自由, 就得先問她打算一年花多少生活費. 如果打算花 100 萬, 那麼一年的被動收入就要高達 100 萬! 直白地說, 資產足以安心退休就是達到財務自由! (嚴格來說有點不同, 安心退休應該是指資產在死之前花不完XD 所以如果本金夠多, 其實 0 被動收入也可以安心退休XD)

所以簡單的公式如下:
年生活費 = (資產提領率 + 年化通貨膨脹) X 總資產

因為 資產提領率 = 年生活費 / 總資產, 所以其實我們追求的實質年化報酬率就是資產提領率. 因此, 如果我們認為年生活費要 60 萬, 實質年化報酬率為 0.02, 則總資產需為 3000 萬!

那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富裕呢? 我覺得比較客觀的定義是, 年生活費到達全台灣前 10% 家庭的可支配所得. 根據主計處的資料, 2011 年 的數字應該是 160 萬出頭. 由於債券的實質年化報酬率大約才 2%, 所以 資產提領率 用 2% 計, 可以算出來, 家庭總資產要超過 八千萬才算是 富裕.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專業投機原理

Ref.: 十分鐘讀經典--專業投機原理 | 幣圖誌Bituzi - 挑戰市場規則



《專業投機原理》(Trader Vic-- methods of a Wall Street master ,作者:Victor Sperandeo, T. Sullivan Brown,俞濟群先生譯 ,出版社:寰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96417)。

Ref.: 專業投機原理I書摘(一) @ 賴老師投資教室 :: 痞客邦 PIXNET ::
Ref.: 專業投機原理I書摘(二) @ 賴老師投資教室 :: 痞客邦 PIXNET ::
Ref.: 專業投機原理I書摘(三) @ 賴老師投資教室 :: 痞客邦 PIXNET ::
Ref.: 專業投機原理I書摘(四) @ 賴老師投資教室 :: 痞客邦 PIXNET ::

Sperandeo 主要的投資工具是期貨選擇權. 所以投資的長度主要是中短期! 因基本分析只是選擇標的的基礎, 實際操作更依賴 "技術分析". 也因此他十分推崇道氏理論! 但是他的技術分析偏向並不是以靠盤感為主, 而是依賴統計分析! 所以在他的書中, 十分強調電腦的應用. 請注意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談他 1968 到 1990 之間的經驗, 而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是在 1982 之後才建立, 所以 Sperandeo 算是很有先見之明而且很跟得上時代的投資大師!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 Sperandeo 對投機的定義! 凱因斯對投資和投機的定義為
  • 投資: 追求標的本身產生報酬的能力
  • 投機: 追求標的在他人心中價值的改變

所以收藏藝術品和紅酒都算是投機! 而 Sperandeo 對投機又再度細分! 他認為投機和賭博很像! 真正的投機者, 他們其實會去精算機率, 只有在贏的機率夠高時才會出手; 但是一般的賭徒則否!
  • 投機: 透過風險控管追求期望報酬 (在勝算有利時才承擔風險)
  • 賭博: 無視風險控管追求報酬
Sperandeo 認為合理的比例是 利潤:風險 = 3:1. 但是不像賭撲克牌, 基本上股市和期權都無法精算機率! 要能夠利用機率, 基本上就是利用統計資料, 這不是單純的技術分析, 而是套用了電腦計算和統計的技術分析!

至於交易原則, 則是由高而低如下所視
  1. 保障資本
  2. 一致性的獲利能力
  3. 追求卓越的報酬

風險控管

可以看出來, Sperandeo 相當重視風險控管! 同樣的概念也可見於 "隨機致富的陷阱"! 所以 Sperandeo 十分重視交易紀律和停損! 最初的部位不應超過總資本的10%,而停損應控制在部位的10%到20%之間。這麼做,虧損絕對不會超過總資本的1%到2%。一旦停損出場,任何新部位都應按比例縮小。如果有獲利,應將一部份獲利用在新部位上,另一半存入銀行,如此不但能增加獲利潛能,又可以保障部份獲利

相對之下, 彼得林區就不是那麼在意停損! 這是因為交易方式的不同!很多期指專家都強調停損, 但是很多股票專家卻認為不該停損! 我認為這中間的差異是在於
  • 股票不須考慮時間價值, 但期指要考慮!
  • 停損並不是因為跌價而停損, 而是因為判斷錯誤而停損! 所以價值分析停損應該是因為意外的基本面改變, 而技術面分析停損則是訊號失靈! 如果依賴盤感就很難有一致的作法!

好用的技術指標
最常用的輔助性技術工具包括:移動平均線、相對強度指標及動能指標。

移動平均線
如果價格在均線之下,他絕不會買進;在均線之上,絕不會賣出。此外,當10週移動平均線穿越30週移動平均線,而且兩者的斜率都向上,價格又位在兩條均線上方,代表買進訊號。
相對強度指標
當指數創新高時,尋找同時或領先創新高的領導股票,上漲的機率最高。但切記不能在創新高時買進,必須在回檔的跌勢中出手,這種股票迅速回升的機會較高,上漲速度也更快。
在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應該買進相對強度最強的股票。
動能指標


騰落線會和指數呈現同方向變動,一旦兩者出現背離,通常代表趨勢即將反轉。投資人也可以計算價格震盪指標,方法是計算前一天與前五天的收盤價差值,然後加總最近十天的差值,這便是10天期移動總和。

趨勢的平均餘命

Sperandeo 評估趨勢持的方法,是利用過去的統計數據,來判斷目前行情達到特定幅度及期間的機率。舉例而言,1987年10月崩盤當時的主要中期趨勢,在96天內上漲了22.9%,這不論在幅度或期間而言,都已經達到歷史上多頭市場中期走勢的平均水準。以壽險的術語來說,行情已經達到平均壽命,歷史上有一半中期走勢都在此之前結束。

Sperandeo 的建言
  • 根據計劃進行交易,並嚴格遵守計劃
  • 對交易者而言,最困難的是行情觸及停損點時認賠出場,而預設的到價停損單可以減少這方面的困擾。
  • 如果依風險/報酬比1:3的比率進場,當價格漲到風險/報酬比1:2時,應該將停損點調整至成本之上。當價格漲到目標價位時,必須了結三分之一或一半,並調高剩餘部位的停損點。
  • 虧損部位不可加碼
  • 不可僅因價格偏低而買進;或價格偏高而賣出。
  • 只能在流動性高的市場中交易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2013 Presburger Award

2013 Presburger Award 頒給傳說中的天才 Erik Demaine .... 網路上有提供他的演講影片.

但是去年的得主是他的學生 -- Mihai Patrascu XD

Mihai Patrascu 曾經在他的 BLOG 上說, 他覺得 Erik Demaine 不太聰明, 都搞不太懂他的研究XD

天才真是永無止境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