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一年多的遊戲小感想
之前大概有十幾年沒有關注電玩 (我最後一台家機是 PS). 轉變成上班族後, 為了解決漫漫長夜又開始回鍋打電動, 手頭比較有餘裕之後, 就想說買一台 X1 來玩玩.
很多年沒玩遊戲, 其實對自己的遊戲偏好已經不太清楚了. 十幾年前我還在玩回合制的JRPG 說, 所以這次入坑等於是要重新摸索喜歡的遊戲類型, 畢竟現在要我花很多時間打怪練功我也不見得玩得下去XD 很多人推薦的遊戲也不見得很合自己的胃口. 不過玩了一年下來, 也買了十幾款遊戲, 算是慢慢重新掌握到了自己的口味了. 不過也產生了一些疑問....底下是我個人主觀的碎碎念.
很喜歡的遊戲: Watch Dog, Tomb Raider: Definitive Edition, CoD: AW, Witcher 3.
覺得還不錯的遊戲: Tomb Raider ToO, Sunset Overdrive, Dance central
不太對胃口的遊戲: Borderlands: The Handsome Collection, GTA 5, AC 大革命, AC 黑旗, 三國無雙帝王傳, Fighter Within.
Tomb Raider ToO 和 AC 我基本上是玩過了 PC 的系列前作才會買, 讓我很意外的是, 這兩款遊戲在家機上的操作感比PC上還差, 感覺噸噸的. 奇蒙子一整個不爽, 買家機就是預期它調校得比較好阿 XD 更何況這兩款還是動作遊戲 Orz
Tomb Raider ToO 謎題比 Tomb Raider GoL 沒特色, 尤其是雙人合作的關卡沒有讓人像 GoL 這樣讓人覺得一定要兩人合作才能過關. 這算是主要的缺點吧.
AC 大革命 主線真的不太吸引人, 這個故事背景應該可以做得很好的, 但是實際上感覺跟時代的互動真得很有限. 有些支線任務真的不知道在幹嘛, 缺乏特色, 一點都不想去做, 像是協助維持治安幫忙抓犯人之類的. 就關卡設計來說, 其實不會很差, 只是真的玩到後面就覺得沒太大差異, 其實沒有太大的動力繼續玩下去, 所以進度大概玩到八成之後我就沒玩了....
GTA5 給我的感想也是類似, 我也大概玩到八成就停了. 大家都說這是3A神作, 再加上我沒玩過大製作的沙盤遊戲 (minecraft 應該不算大製作), 所以我就興沖沖地跑去買了 (為了線上遊戲, 我還加入金會員). 當然也有非常驚艷的部分. 像是三個主角的互相切換的主線, 還有很多跟城市互動的細節, 像是可以投資, 可以買車, 有特種娛樂等等. 但是這些有趣的點一下就膩了. 很多支線其實只是到處跑來跑去而已, 像是狗仔隊支線, 瘋狂影迷支線, 跳傘支線等等, 基本上都是在玩交通工具. 如果很喜歡車槍球的人可能覺得很耐玩 (不愛車槍球幹嘛買XBOX!? 可是我真的沒那麼愛XD), 但是我基本上是可以不玩就不玩, 基本上只要是要用到飛機或直升機的支線我都不太想玩.... 經營企業的臨時任務也蠻繁瑣的, 像是幫酒吧買酒. 喵的, 老子玩遊戲還要做這種日常瑣事?
Borderlands 也是一款評價很不錯的遊戲, 我也很喜歡她的藝術風格, 但是一開遊戲我就有點失望. 不知道是不是玩 CoD 的後遺症, 總覺得 Borderlands 的打擊感不好. 沒有開槍打到東西的快感. 當初買這款是因為 FPS+RPG 的遊戲類型很吸引我. 但是玩了之後覺得 RPG 的成分有點低... 可能我不太喜歡 Diablo 那種打寶遊戲吧...
喜歡的遊戲比較想提的是 Watch Dog. 玩家評價好像不太好. 但是我覺得非常好玩阿XD 除了小遊戲之外, 所有的任務我都玩完了, 我覺得比 AC 系列好完, 也比 GTA 5 好玩. 也許 Watch Dog 可以操作的交通工具沒那麼多, 但是可以操作紅綠燈等交通號誌來讓對方撞車真是超有成就感的 :) 我還買了 DLC 說. 真得很有趣阿. 故事行進方式比較接近 AC, 關卡之間會在地圖上明確標示, 所以還滿省時間的, 也不用到處亂跑. (WD跟GTA一樣都可以快速移動, GTA 是靠計程車, WD 是靠地鐵) 戰鬥相關的方式跟 GTA 很像, 也是要躲警察等等. 但是因為主角是駭客, 所以可以做的事比 GTA 多很多, 例如可以把鐵門拉下來擋住警察, 坐地鐵逃走, 或者是駭入電箱讓電箱爆炸等等. (很詭異的是可以開槍打路人卻不能徒手打路人XD) 就動作遊戲的角度我覺得比 GTA 有趣.
WD 的技能也是累積點數去點技能樹, 我是覺得大部分的技能都蠻實用的, 也有一定的關連性. 遊戲有一大部分是要汽車追逐戰, 所以裡面有很多技能是可以駭入公共設施, 讓玩家更容易擺脫對手. 舉個例來說, 他可以改變紅綠燈號誌, 所以飛車追逐時, 在市區會更容易甩開警察或者黑幫, 因為你可以衝過十字路口後, 改變燈號, 引發車禍讓後面撞成一團XD
目前我玩過幾款號稱開放世界的遊戲, 有一個我不滿意的共通點就是路人 NPC 也一樣不會對話. Watch Dog, AC 大革命, Witcher 3 和 GTA 5 都是這樣. 我不太懂世界做得這麼豐富, 但是人卻做得這麼單調, 感覺就是一個空洞的假城. AC 大革命 和 GTA 5 在這點都做得很不好. Witcher 3 和 Watch Dog 雖然也一樣不能對話, 但是他們用別的技巧勉強交代這點. 在 Witcher 3 裡面, 就是人人都很討厭 Witcher, 所以都不願意跟你多說話. 但是你可以偷聽他們聊天. Watch Dog 也類似, 他可以用攔截別人的簡訊和電話, 所以可以知道很多八卦和不同的人的人生困境. 所以就 NPC 提供的資訊量來說, 我覺得 WD 比 GTA 豐富. WD 的故事主軸有點類似對抗 智慧城市監控系統, 所以遊戲就是要讓你知道, 有這麼多私人的不堪的東西都被這個系統監控. 我覺得做得很有意思. 但是Watch Dog在環境的部分就比 GTA 5 差很多. 所以 WD 裡面也有很多小遊戲, 但是大多很無聊, 雖然也可以換裝, 但是只是衣服顏色和花紋換一下, 我是覺得看不太出來XD 但是整體來說, 我是覺得這個作品結合了 AC + GTA, 算是相當好玩的遊戲. 不太懂為什麼評價不太好.
5月金會員遊戲:
Max: The Curse of Brotherhood: 這款小遊戲我覺得很好玩, 結合了益智和動作. 除了有趣的解謎之外, 還有動作的成分, 有些地方也蠻吃操作技巧的. 但是這兩者結合的不錯, 有點像是加入益智元素的超級瑪莉. 我是蠻喜歡的, 我老婆也破了一輪XD 這是她少數有玩的遊戲XD 這也是我少數認真回頭去拿成就的遊戲XD
6月金會員遊戲:
Massive Chalice: 有點類似 冰與火之歌 + XCOM 的感覺. 故事是要帶領各大家族撐過幾百年來妖獸的侵略. 設定還蠻有趣的, 由於強調各大家族家徽格言, 猛一看還蠻有冰與火之歌的感覺. 家族特性基本上就跟兵種類似, 有的擅長近戰, 有的擅長遠攻, 還可以透過聯姻混血的方式生出新的能力. 這個遊戲還可以取得特殊武器, 例如派英雄出外旅遊冒險, 很可能就會帶一些財寶回來 (也可能掛掉XD). 不過這個東西就有點看運氣, 不像 XCOM 這類 SLG 遊戲, 基本上只要投資研發就可以確定得到新科技. 雖然設定做得不錯, 但是國家建設的部分有點單純, 其實還蠻悶的, 而戰鬥的部分基本上就是簡化的 XCOM, 缺乏了掩護和高低差的概念. 所以國家經營和戰爭運作都不是很吸引人, 玩個一兩次就不會想玩了, 算是概念有趣但是不太好玩的遊戲.
7月金會員遊戲:
Assassin’s Creed IV: Black Flag: 由於我是買 AC 同捆, 所以本來就有附黑旗, 但是一直都沒玩, 沒想到就進免費遊戲了 (哭哭)
So Many Me: 我大概玩幾個小時就膩了. 雖然有益智的成分, 但是我覺得難度不高. 和 MAX 相比缺乏動作成分, 玩起來節奏有點慢有點悶. 有很多個"我"這個創意不錯, 但是遊戲性好像還好. "我"的數量變多只是讓關卡變複雜, 似乎沒有比較有趣. 雖然網路上評價蠻高的, 不過他並沒有讓我一直玩下去的動力.
8月金會員遊戲:
MGS V: Ground Zeroes: 傳說中的大作, 我從來沒玩過. 很興奮地下來玩玩看. 可是不知道是我自己沒抓到訣竅還是怎樣, 很多關卡潛行暗殺逼近到某個程度後, 就必需火力硬拼才有辦法過關 XD 好像沒有玩到這個遊戲的醍醐味!? 玩過之後覺得沒有很大的感動, 所以買 MGS 幻痛 的錢就省下來了XD
How to Survive: 網路上評價好像也不錯, 不過我沒有很喜歡生存類遊戲. 而且畫面比例好像不適合大螢幕, 我用電視玩, 角色很小一個, 人物和文字看不太清楚. 不知道是不是從 PC 移植的遊戲都有這個問題. 總之只玩了一下就砍掉了XD
9月金會員遊戲:
Tomb Raider: Definitive Edition: 我剛好在七八月買了這個遊戲 (哭哭), 我很喜歡, 覺得非常好玩, 難怪有人說這是一輪神作. 目前在等崛起的特價 XD
10月金會員遊戲:
Valiant Hearts: 網路上評價也很高. 我很喜歡這個遊戲的藝術風格, 所以玩起來還蠻享受的. 這是一個缺乏動作成分的益智遊戲, 從這個角度來說跟 so many me 蠻像的, 不過好玩很多, 畢竟他有比較完整的劇情. 對很多細節也有著墨, 是相當精緻的小遊戲. 但是缺點也跟 So many me 類似, 缺乏動作遊戲要素導致節奏太慢, 而且益智成分的難度不高, 玩到中期就有點膩了. 基本上後半段是靠他的藝術製作撐下去XD
The Walking Dead: The Complete First Season: 非常好玩阿, 我覺得也是一輪神作XD
11月金會員遊戲:
Knight Squad: 沒啥印象了, 只覺得不太好玩就砍掉了XD
12月金會員遊戲:
The Incredible Adventures of Van Helsing: 看網路上介紹是蠻有趣的, 角色的技能樹也很豐富. 不過和 How to Survive 類似, 畫面比例到電視螢幕後就太小了, 玩起來很痛苦. Tomb Raider Temple of Osiris 就沒有這個問題. 我覺得可能跟文字量和顯示方式有關, ARPG 字太小很痛苦.
Thief: 昨天才稍微玩一下. 畫面有點差, 2014 年的遊戲畫面只有這樣還蠻讓我驚訝的. 還是我拿 Tomb raider 和 Watch dog 當標準太過分了?
Sacred 3: 稍微玩一下. 完全就是動作遊戲XD 雖然有附一些符文和武器的系統, 但是目前感覺不太出效果差異. 開場動畫很吸引人但是遊戲本身還 OKAY 而已.
1月金會員遊戲
Deus Ex: Human Revolution: 還沒玩, 不過蠻期待的
Killer Instinct: 稍微玩一下. 小時候很迷快打和格鬥天王之類的. 現在已經不太能體會這個樂趣了. 留下來打發時間用XD
Zheros: 稍微玩一下. 藝術風格走卡通超人特攻隊那類, 操作蠻流暢的. 打發時間應該蠻適合.
2月金會員遊戲. 抓了還沒玩.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小記
- 北美智權報 第140期:創意與設計的差別:從易開罐造型行動電源之爭談起
這樣的結果或許會令一般人感到詫異,但這是因為,單純的創意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原因是沒有人可以獨佔某個創意,而不准他人亦如此思想或行為。例如,如果你對著某風景繪畫,別人當然也可以在同一地點同一時刻依其寫生,各自擁有其畫作的著作權,不相干擾。所以,所有的智慧財產權,例如著作權,保護的是其表達(創作出來,形於外的結果)而已,又例如專利,除保護其表達(即具備工業用途的科技產品)外,還兼及於其運作步驟與製造方法(如果發明人有一併申請的話),即保護該能夠解決某問題的整體技術方案,但也僅及於此,並不及於其動機(問題本身)。
- YC主席:75%的創業團隊走出育成中心之後就忘了本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一般來講,創業團隊會被虛假工作分心。虛假工作指的是那些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比真實工作更有趣的任務。有兩種虛假工作最容易出現,一是融資,二是媒體的個人曝光;我們發現很多有潛力的創辦人著迷於1種或2種虛假工作中,無法自拔,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創業失敗。
- 【冷知識週刊】第十六號:倫敦地鐵路線圖的奧祕 | 故事
- The most embarrassing citation ever? | Bits of DNA
很好笑! Flux Capacitor 是一個 NGS 的分析軟體. 雖然沒有正式發表, 但是有提供試用, 作者團隊還列了一份使用者的推薦列表(?), 但是其中一篇批評卻是批評 Flux Capacitor 是垃圾的文章XD
- 存股的條件 @ finance168財經學院 :: 痞客邦 PIXNET ::
只有有淨現金流入(現金流入大於現金流出)的人才可以存股,而且股價越跌越可以存。
- 台灣最美好的風景是人?廣告代理價格競爭,導致網路產業成長枷鎖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 越來越厚的歷史課本,是件好事嗎?──來自美國的反省 | 故事
讀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我覺得生活上一點用都沒有, 大概跟三角函數一樣沒用.
一般人 知不知道 大肚王國的存在有啥重要性? 知不知道馬關條約有啥重要性? 我是覺得沒有XD
不過我覺得讀歷史很有趣, 和其它課目不同, 這個領域有很多想像空間, 有非常多不同的觀點和分析方式, 光是日常用品的演化史就饒富興味. 歷史課是我最喜歡的課之一. 舉個例來說, 很多人都寫過六國論, 並陳閱讀是非常有趣而且刺激思考, 但是我不懂為什麼當年是分散放在國文課本裡XD
歷史課我覺得最糟糕的就是把歷史當作事實傳達. 這個時候就會變成洗腦了XD - 郭正亮受不了:別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 | 即時新聞 | 20150823 | 蘋果日報
沒有研究這裡面數字的正確性, 也沒有完全認同裡面的推論. 只是分享另一種觀點.皇民化效果有多好的確是一個問題, 前總統他家算是皇民化比較成功的家庭, 可以推論到所有人都對日本有這麼高度的認同嗎?
我外公雖然會說日本時代比國民黨時代好, 但是沒說過他是日本人.台灣的前總統個人史觀需要尊重, 但是他的身分特殊, 他的言行應該更小心謹慎一點.
只是說前總統在日本的右翼雜誌特別去提這個有什麼用意? 特定人物在特定地方談特定的客觀事實, 是否是為了滿足特定的政治目的? 而且李前總統說的真的都是事實?慰安婦的問題真的解決了嗎?郭正亮拿韓國來類比不見得恰當.馬總統也不該用這種論述去批評李前總統.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有沒有什麼客觀標準來評價房租高低?
Ref.: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台北市房價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這幾天和朋友都剛好聊到房租的問題.
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 有沒有什麼客觀標準來評價房租高低. 身為承租人, 我當然是希望房租佔所得比越低越好. 不過我想知道合理的價格是多少. (我是外行, 只是嘗試推論一下而已)
我沒有找到類似房價所得比這種指數來分析房租所得比...., 所以我間接的推估一下, 假設合理的房價所得比是 10, 假設合理的出租投報率是 3 %, 所以合理的房租所得比大概是 30% XD (台灣 REIT 規定出租投報率至少要2.8%以上)
這個數字還蠻接近 一般大家說的 合理房貸的比例. 依照台北的現況, 會換算出更低的數字, 大約 25% 左右.
如果依照這篇文章的說法, 房價租金比20左右是合理的, 也就是說 合理的房租所得比大概是 50%. (如果調低 房價所得比為 6, 那大概是 30%)
我查了一下 GlobalPropertyGuide, 以德國來說, 房價所得比是 11, 房價租金比是 30. 所以房租大約占總收入的 36%.
我取比較低的數字, 25%. 假設這個數字是健康的. 月收入十萬的家庭可以租 25K 的房子. 這個數字有點難租到還不錯的房子. 但是如果收入是三萬元的人, 合理的房租負擔應該就會是 7.5K, 這個大概只能租雅房了.
這個數字還蠻出乎我意外的. 我原本以為這個數字應該更低. (台灣的恩格爾係數是在20左右)
這幾天和朋友都剛好聊到房租的問題.
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 有沒有什麼客觀標準來評價房租高低. 身為承租人, 我當然是希望房租佔所得比越低越好. 不過我想知道合理的價格是多少. (我是外行, 只是嘗試推論一下而已)
我沒有找到類似房價所得比這種指數來分析房租所得比...., 所以我間接的推估一下, 假設合理的房價所得比是 10, 假設合理的出租投報率是 3 %, 所以合理的房租所得比大概是 30% XD (台灣 REIT 規定出租投報率至少要2.8%以上)
這個數字還蠻接近 一般大家說的 合理房貸的比例. 依照台北的現況, 會換算出更低的數字, 大約 25% 左右.
如果依照這篇文章的說法, 房價租金比20左右是合理的, 也就是說 合理的房租所得比大概是 50%. (如果調低 房價所得比為 6, 那大概是 30%)
我查了一下 GlobalPropertyGuide, 以德國來說, 房價所得比是 11, 房價租金比是 30. 所以房租大約占總收入的 36%.
我取比較低的數字, 25%. 假設這個數字是健康的. 月收入十萬的家庭可以租 25K 的房子. 這個數字有點難租到還不錯的房子. 但是如果收入是三萬元的人, 合理的房租負擔應該就會是 7.5K, 這個大概只能租雅房了.
這個數字還蠻出乎我意外的. 我原本以為這個數字應該更低. (台灣的恩格爾係數是在20左右)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小記
- Ref.: The weaker sex | The Economist (中譯)
處境和幸福感是相對的~~
類似處境的還有單親爸爸. 因為社會對男性的要求, 往往不會對弱勢男性給予太多幫助. 當整個社會的社經環境是向上走時, 整體都會受惠, 只是比例和結構的變化. 所以感受不大.
但當整個社會的社經環境是向下走時, 就會出現族群之間的拉扯而不只是比例的變化而已. 某一批人就會被視為是被社會排拒的族群了. - 《坦白講》原諒殺女兇手 涂媽:我不是白痴媽媽|Next Magazine
最近死刑的議題很熱門. 一個社會的制度, 本來就反應著不同的價值觀. 只要透過討論可以找到共識或者建立更好的制度就好.
只是就算要討論廢死, 我也不覺得應該在這個時候討論, 應該等到群眾冷靜下來, 每種議題都會有狂熱份子, 有盲目支持廢死的人, 也難免會有像這種會攻擊受害者家屬的死刑支持者. 我們應該讓情緒影響對國家社會影響深遠的議題嗎?
其實這個議題如果公投感覺還蠻適合的. - Ref.: 台灣之光「台灣光子源」能幹嘛? | PanSci 泛科學
雖然我是站在支持基礎研究的那一方, 但是這種東西有沒有用不是看多厲害, 是看你怎麼用. 就像之前台灣花了很多錢去買很多定序機養蚊子一樣, 很厲害的東西沒在用也沒意義.
科學的基礎建設當然很重要, 類比到超級電腦可能比較好想像. 超級電腦有很多用處, 分子模擬, 天文物理, 甚至是氣象分析. 如果我們花了很多錢去架出超級電腦, 但是科技部卻沒有支持這個需要用到這個儀器的研究, 就效益上來說, 跟蓋蚊子館也沒有什麼差別.
老實說, 我看了一些相關報導, 我的感覺是: "好像很厲害, 但又能幹嘛?"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研究領域比較重要阿, 如果今天是說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沒錢運作, 可能敝魯就直接大聲哭喊動搖國本了XD 如果說沒有整個配套措施的說明, 我覺得一般人應該是無感吧 XD 例如我們當初建這個光子源時的整體規劃, 後續打算投入多少經費在相關研究, 或者說我們某些國家級發展計畫 (例如失敗的兩兆雙星XD) 會用到這個儀器, 這樣比較有感吧.
BTW, 有的新聞裡, 林一平說光子源的計劃書不夠完整, 但是好像某些新聞就沒提到這件事. 林一平說未來希望能透過國際合作機會,將台灣光子源設備租借給國外研究團隊,挹注建設、運轉資金。這也蠻合理的. 似乎沒有這些新聞說的這麼嚴重, 好像有點炒作的 FU?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被討厭的勇氣
Ref.: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這本書透過對話論的方式去闡述了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或者應該說 岸見版本的阿德勒心理學. 我本身不是心理學專家, 就不在這個方面著墨了.
對話錄的表達方式算是相當容易閱讀, 作者算是很成功的介紹了一個完整的心理學體系, 由內而外討論了人心的渴求和與社會的互動, 最後再由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認同貫穿整體的架構. 算是相當精采了, 以對話錄的方式能夠做到這麼易讀, 相信作者花了很多時間去安排敘事方式.
但是整體來說, 這個理論相當偏向唯心論, 並且有很重的道德知識主義的味道 -- 一個人沒有辦法過得幸福, 往往是沒有真正認知到 幸福道理. 只要認知到了, 人人都有機會幸福.
但是在實踐上的困難, 卻被對話錄略去了. 實際上, 這是相當唯心理論, 並沒有辦法從實務上證明這套方法真的有用, 或許這個理論點明了一個可能的道路, 但是這條道路的可行性卻是渾沌不明, 更不用說忽略很多認知科學和生理學上可能的困難.
從這個層面來說, 我個人會比較推薦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的作品. 或許正向心理學沒有這樣完整的哲學架構, 但是她的確提供了實務上可行的路徑.
雖然我覺得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 但是我不免懷疑在一時的震撼或感動之後, 這本書能夠帶來什麼實質的改變. 對我來說,如果只看這本書,我很難去接受這是一個有實用性的理論。
或許這個理論在實務上很有用, 但是這本書在這方面實在不足. 正向心理學的書有比較多實務技巧的介紹。這是我認為比較有幫助的原因。並沒有貶低阿德勒心理學的意思。 這種大眾心理學書,除了對很有興趣的人之外,一般人找來看應該是為了自學自助,所以我才會覺得正向心理學的書比較容易從"做中學"。至於有嚴重問題的人就該找專家了.
這本書透過對話論的方式去闡述了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或者應該說 岸見版本的阿德勒心理學. 我本身不是心理學專家, 就不在這個方面著墨了.
對話錄的表達方式算是相當容易閱讀, 作者算是很成功的介紹了一個完整的心理學體系, 由內而外討論了人心的渴求和與社會的互動, 最後再由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認同貫穿整體的架構. 算是相當精采了, 以對話錄的方式能夠做到這麼易讀, 相信作者花了很多時間去安排敘事方式.
但是整體來說, 這個理論相當偏向唯心論, 並且有很重的道德知識主義的味道 -- 一個人沒有辦法過得幸福, 往往是沒有真正認知到 幸福道理. 只要認知到了, 人人都有機會幸福.
但是在實踐上的困難, 卻被對話錄略去了. 實際上, 這是相當唯心理論, 並沒有辦法從實務上證明這套方法真的有用, 或許這個理論點明了一個可能的道路, 但是這條道路的可行性卻是渾沌不明, 更不用說忽略很多認知科學和生理學上可能的困難.
從這個層面來說, 我個人會比較推薦 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的作品. 或許正向心理學沒有這樣完整的哲學架構, 但是她的確提供了實務上可行的路徑.
雖然我覺得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 但是我不免懷疑在一時的震撼或感動之後, 這本書能夠帶來什麼實質的改變. 對我來說,如果只看這本書,我很難去接受這是一個有實用性的理論。
或許這個理論在實務上很有用, 但是這本書在這方面實在不足. 正向心理學的書有比較多實務技巧的介紹。這是我認為比較有幫助的原因。並沒有貶低阿德勒心理學的意思。 這種大眾心理學書,除了對很有興趣的人之外,一般人找來看應該是為了自學自助,所以我才會覺得正向心理學的書比較容易從"做中學"。至於有嚴重問題的人就該找專家了.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身邊人對228的轉型正義的態度
我和朋友也討論過這個問題. 我們這個世代成長的人距離228比較遠, 對我們來說比較沒有切身的感受. 甚至很多人對這個問題很厭倦.
有些人會這樣想的原因. 是因為每次回顧都帶有很多情緒. 這中間或多或少都和各人的經驗有關 (我同學有人很討厭國民黨, 每次提到小時候被老師禁止講台語都很生氣. 我雖然是閩南人, 但是生長在客家城市, 所以講國語對我來說反而是很方便很公平的事!)
228 並不是完全被漠視. 很多東西都還是有人研究, 像是中研院也出版了N本厚厚的二二八論文與調查資料. (當然這是很多人努力爭取的結果, 不是憑空得來的)
當年被日本殖民時, 一樣有很多人被送去打戰甚至當慰安婦, 日本到現在還是不面對, 但是似乎對這些受害者的關注聲的確小很多? 我們課本對這段歷史一樣沒有什麼描述. 基本上那個動亂時期, 無權無勢的人, 每一個族群都不好過. 澎湖七一三事件後續? 古寧頭俘虜七千人後續? (我記得課本也沒提到這些人) 這些人難道又得到足夠的關注? 我個人是不太提 228, 我和友人聊天時習慣稱之為 老蔣時代. (就像是麥卡錫時代)
之所以會有人這樣說, 我想是因為 二二八本身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歷史事件, 而是一個政治的歷史事件. 但是台灣的政治還處於很緊張的關係, 所以每次回顧這件事的政治意味就很濃厚.
對於那些不想討論這個事件的人, 在我認識的人中, 很多只是很"現實"而已. 她們認為過去的事跟她們無關, 當年的主事者也都死光了, 當下的繁榮和穩定還比較重要. 比起228, 太陽花這種影響生計的問題, 才真正能夠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 這是很現實的. 所以不希望強調228, 這不見得跟想要隱蔽事實有直接關係.
我認識的這些人, 也幾乎都同意課本應該記錄這些事件, 資料應該公開, 讓史家可以去作研究. 她們反感的是在回顧這些事情時, 同時激起強大的情感反應, 甚至連結到政治上.
有些人會這樣想的原因. 是因為每次回顧都帶有很多情緒. 這中間或多或少都和各人的經驗有關 (我同學有人很討厭國民黨, 每次提到小時候被老師禁止講台語都很生氣. 我雖然是閩南人, 但是生長在客家城市, 所以講國語對我來說反而是很方便很公平的事!)
228 並不是完全被漠視. 很多東西都還是有人研究, 像是中研院也出版了N本厚厚的二二八論文與調查資料. (當然這是很多人努力爭取的結果, 不是憑空得來的)
當年被日本殖民時, 一樣有很多人被送去打戰甚至當慰安婦, 日本到現在還是不面對, 但是似乎對這些受害者的關注聲的確小很多? 我們課本對這段歷史一樣沒有什麼描述. 基本上那個動亂時期, 無權無勢的人, 每一個族群都不好過. 澎湖七一三事件後續? 古寧頭俘虜七千人後續? (我記得課本也沒提到這些人) 這些人難道又得到足夠的關注? 我個人是不太提 228, 我和友人聊天時習慣稱之為 老蔣時代. (就像是麥卡錫時代)
之所以會有人這樣說, 我想是因為 二二八本身就不是一個普通的歷史事件, 而是一個政治的歷史事件. 但是台灣的政治還處於很緊張的關係, 所以每次回顧這件事的政治意味就很濃厚.
對於那些不想討論這個事件的人, 在我認識的人中, 很多只是很"現實"而已. 她們認為過去的事跟她們無關, 當年的主事者也都死光了, 當下的繁榮和穩定還比較重要. 比起228, 太陽花這種影響生計的問題, 才真正能夠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 這是很現實的. 所以不希望強調228, 這不見得跟想要隱蔽事實有直接關係.
我認識的這些人, 也幾乎都同意課本應該記錄這些事件, 資料應該公開, 讓史家可以去作研究. 她們反感的是在回顧這些事情時, 同時激起強大的情感反應, 甚至連結到政治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