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Gary Becker R. I. P.

最近從 Greg Mankiw 的部落格看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 諾貝爾獎得主 Gary Becker 以83歲高齡仙逝了. 他是首先將經濟學分析的概念拓展到非市場經濟領域的人類行為之中的大師. 一生研究不輟. 到了高齡還和法官 Posner 一起主持一個針貶時事的部落格.

這個部落格也隨著 Becker 過世而中止了. 非常可惜.

R. I. P.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Kitsch

剛剛在網路上看新聞面對面....

這段時間很多運動, 雖然我都支持他們的 "訴求", 可是我往往不是很能接受他們的 "理念" 和 "論述". 大家都不想看到 Z 這樣的結果, 但是每個人心中認定的因卻各有不同, 民進黨的可能認為是國民黨的錯, 社運份子可能認為是代議制度失靈. 當然, 某些人可能認為單純是民粹.

像是新聞面對面固定來賓 姚立明教授, 就是我比較欣賞的人. 我的學識不足以去說 --- 我 "認同" 姚教授的論點, 但是我覺得他的論點我比較能夠聽得進去, 比較容易接受.

比較負面地說, 所有的團體, 基本上都是要推動他們的理念, 所以他們想要的是大眾的支持, 不是大眾的思考. 這跟是不是政府無關. (當然政府握有更多資源和工具) 六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捷克文學家 Milan Kundera 就曾經說過 -- "Kitsch is the aesthetic ideal of all politicians and all political parties and movements"

外銷不好, 改內銷吧!?

Ref.: 台灣人的怪怪國際觀:「我們這是做外銷的,很厲害捏!」 - 財經 - 產業動態 - 網民肥皂箱 - 商業周刊
走過經濟奇蹟的台灣人,都被教育成認為「賺外匯」比「賺島內的錢」還偉大。正是這種「唯有外銷高」的信念,形塑了我們偏頗的國際觀,導致當前經濟的種種問題──GDP無感成長,受僱階級薪資低落,加工出口的幽靈纏繞不去,認為厲害的人應該出國、留在本土很沒競爭力。
雖然我也同意不要太執著於 GDP 和出口, 但是這樣計算其實並不是太正確.

根據 GDP 的 Expenditure 公式, 我們減掉進口的原因是因為這是外國的"產出", 這些進口除了原物料外, 也包含了國內消費, 像是 SKII, 雷神巧克力, 非基改黃豆等等. 所以在這裡直接用淨出口去看反而是扭曲的結果.

以美國來說, 他是利用淨資金流入來抵銷貿易赤字, 但是這一方面除了他有超強的金融服務業, 另一方面, 也是因為美金是強勢貨幣. 這些都不是學得來的.

GDP 的內涵還包括房地產以及民間投資等等. 民間投資 90 年代後就一直不振, 很多資金都轉移到房市去. 但是因為租金並沒有太大的上漲, 所以 GDP 因此也受限.

GDP 本身是一個簡化的指標, 透過細部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更多, 但是簡單地說外銷沒那麼重要, 我覺得也矯枉過正.

央行要怎麼買外匯? 如果沒有出口, 要怎麼買外匯? 總是要拿東西去換阿 XD 這是會計帳, 我們只是把民間的外匯賣給央行. (外匯存底和匯率控制的問題, 國內經濟學者, 像是許嘉棟, 已經有很多討論了. 10A 總裁在這方面被批判很多)

我要強調的意思是, 人是會根據追求的目標 修正自己的行為. 如果今天大家錯誤地覺得 GDP 成長 或者 外匯存底增加 就是好事, 那麼大家就會往這個方向去做, 而不是在乎經濟體質和財富結構的改善.

我不覺得我們該獨尊出口. 但是出口對資源缺乏的國家是有他特別的意義, 我們必然要做某個程度的保護. 所以這篇文章說

當然不是說外貿不重要,而是要指出內需產業長期被忽視、歧視的現象。

這我是很認同的. 但是說下半句

只要低匯率、救出口的思維無法反轉,我們的薪資就沒有成長的餘地,GDP永遠只會無感成長。

我就不認同了. 薪資沒有成長難道只是因為匯率嗎? 難道只是因為重視出口嗎? 甚至,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嗎? 王品是內銷的產業, 而且現在是很夯, 常常被拿出來說嘴, 但是一樣一堆員工領低薪, 一樣用一堆約聘員工和工讀生. 這跟匯率有關嗎?

我並沒有說推動國內消費不好. 問題是這是手段. 治標不治本. GDP 發明人 Simon Kuznets 就說過 GDP 常常被誤用. GDP 成長只要維持一個健康的數字就好. 今天說推動國內消費比較好, 過兩天房地產業就會出來喊, 房地產業對 GDP 影響很大, 房價不能跌了 XD 這時新的迷思就被製造出來.

【地產專欄】張欣民:國內GDP正負全看房地產走向 - Yahoo奇摩房地產

這時新的迷思就被製造出來.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人際槓桿

最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就是槓桿這個字眼....


有時候覺得還蠻矛盾的.

我會討厭一個人往往是因為他有某些人格特質

但是這個人身上往往又會有某些讓我欽羨的人格特質

[心得] 一個輸家的心得、6年的結果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Ref.: [心得] 一個輸家的心得、6年的結果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每天都很節省、吃滷肉飯、一天努力不花超過200,但看著股市噴的錢...
6年多了....沒出過國、一年買不到5次衣服、真的好傻。

本魯蛇剛畢業工作薪水約40K初頭至今 N年,存的錢都比朋友22K的還要少。
我以為是一個夢,幾年後才發現....

這一系列文很多回應, 裡面有幾篇特別觸動我心弦.

[心得] 年輕時投資股票時要量時而為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第五,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有本業,能兼顧本業並投資也很好的人,是有。
但通常已經是本業已很穩定,他心力上能兼顧。但是一般的初入社會的年青人
每天這麼多要學習的事,有這麼多工作上的事要操心,如何能在短線波動上
真的能一直賺錢? 即便是專業投資者也不容易吧
當很多人浪費時間在玩遊戲、玩股票上時,你多認真一點,就比很多人多一分機會了,投資如果只是要累積資產,好好等待績優股的買點,這樣就可以了。
我只能這麼說,任何工作有成就的人,都花很多時間在自己本業上,包括巴菲特請大家去看看他年青時到底花多少時間在研究上,就會明白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Ref.: Re: [心得] 一個輸家的心得、6年的結果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說真的我看過律師玩股票的都沒啥好下場
原因就是因為本業收入多
槓桿超敢開
錢也很多人願意借他 ,包括銀行
雖然我很想說是 Jesse Livermore 的錯, 但是要靠股息收入過日子, 大概只有高收入的人比較能夠安心這樣想. 以這篇的例子來說, 股息收入高達50萬, 如果股息高達 5%, 那麼本金大概超過 1000 萬.

如果是一年可以"存" 60萬, 股息都再投入股市, 不計稅金和買入價格的變動, 大概 13 年可以達到月收 4 萬的目標. 但是一年只能 "存" 30 萬的家庭, 需要 21 年. 一年只能存 15 萬的家庭, 需要 31 年.
120萬 --- 8 年
60萬 --- 13 年
30萬 --- 21 年
15萬 --- 31 年
7.5萬 --- 42 年
從這個簡單的算法可以得到兩點結論
  • 收入不夠高的人基本上沒有辦法去指望定存股投資法.
  • 低收入者投資自己比較划算. (也不是所有的高收入工作都需要專業知識, 像是業務工作就比較不用)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邁向圓滿

Ref.: 博客來-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計畫


會想讀這本書, 是因為我之前看了正面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在 TED Talk 上的演講. Martin Seligman: The new er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演講, 而其中非常吸引我的部分, 是對幸福的重定義.

過去一般會認為, 幸福的人生就是快樂的人生, 是對生活的滿意度, 例如融洽的家庭關係和充分的休閒娛樂. 但是這是不夠的. 正面心理學回歸到了比較傳統的思想, 重新審視了對幸福的定義.

從幸福的組成來說, 可以分成下列三類:
  • 快樂生活. 這指的是情緒. 指會會導致正向的情感和情緒的活動(如關係,愛好,興趣,娛樂等)。
  • 美好生活. 這指的是狀態. 這是人們在正向投入他們的主要活動時的體驗。當一個人的能力和他的工作能較好地契合時,比如她確信在她充分發揮的情況下,可以完成她的任務時,這些狀態就會出現。
  • 探討有意義的人生. 討論人們如何從一些比個人更廣大和更持久的事情(例如大自然,社會團體,組織,運動,傳統,信仰體系)的參與和貢獻上,得到幸福,歸屬感,意義和目的。
Seligman 認為這幾項要素都很重要. 在這本書中, Seligman 更將幸福猜成五種元素: 正向情緒, 全心投入, 意義, 正向人際關係 和 成就. (後三項是 有意義的人生 的細分) 這五種元素合稱 PERMA (Positive Emotions, Engagement, Relationships, Meaning and purpose, and Accomplishments).

所以所謂的幸福, Seligman 指的是一種圓滿的人生 (the full life).

這本書的前半部就是在闡述這個正面心理學理論以及他的應用範圍; 後半本則是在介紹 Seligman 和政府與私人機構合作的實際應用成果與發現. 像是如何治療創傷症候群, 樂觀和疾病的關係等等. 一旦認知到了正面心理學的不同, 就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看事情角度. 例如本書第五章就重新宣告了個人的重要. 在近代的社會科學裡, 很強調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對於個人所要負擔的責任反而看得輕了. 學童學習效果差或者犯罪率提高, 都有社會環境的客觀因素, 例如經濟弱勢等等. 然而, 現代的憂鬱症患者這麼多, 難道也只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客觀因素嗎? 難到個人都不用負責任嗎? 會不會是這些人不懂得如何快樂? 不懂得如何讓自己維持正面情緒? 會不會我們沒有教育過孩子什麼叫做幸福? (Seligman 稱之為正向教育)

這種理論其實是哲學性, 比較返古的, 似乎也不是那麼科學. 也有點類似佛教的正念. 這類的概念在傳統經典中有很多論述, 但是似乎比較不受心理學界重視 (1998 年 Seligman 才開始開創這個心理學的子領域) 但我很高興看到這類主題能夠重新被重視, 讓傳統智慧能夠經由科學方法重新活化.

最後我想提一下, 這本書翻譯的不是太好, 我沒看過原文, 不知道是否有翻譯錯誤. 但是有些地方並沒有很適當的選擇字詞, 所以閱讀起來不是太容易閱讀. 例如 Seligman 常常提到 resilience, 指的是挫折後的復原能力, 但是這本書卻翻譯為 "回彈". 感覺好像是用翻譯軟體翻的一樣. (我稍微 google 了一下, 似乎並沒有翻譯為回彈的慣例)

PyCon APAC 2014 魏老師的挑戰狀2

Ref.: 魏老師的挑戰狀2 - pycontw.hackpad.com

請寫出程式, 將字串 s 每四個字元為一組反序呈現 (s 的長度是 4 的倍數)

挑戰 1:
應觀眾要求, 下修至 45 chars
用一行少於 50 45 個字元的 Python code 實現
挑戰 2:
可用多行 Python code 但總字數至多
30 個字元 (一個換行或一層縮排算一個字元)

最簡單的做法應該是 在 interpreter 下打

''.join([s[::-1][i::4]for i in range(len(s))])

但是這要 46 個字元, 過不了更改後的挑戰1. 最後我改成 40 個字元. 但是30個字元的解法我想不出來.

''.join(sum(zip(*[iter(s)]*4)[::-1],()))

公佈的解答 在 挑戰二解答集.py

最短的解法是利用 exception, 但是我覺得這不太合理 XD
# 28 會 throw exception, 結果在 t
t=''
while 1:t=s[len(t)^3]+t
30個字元的解法如下:
# 30 (by changyuheng, inspired by someone else,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
S=''
while s:S=s[:4]+S;s=s[4:]
有幾個解法蠻有趣的
# 40 (By apua)
f=lambda s:s[-4:]+(s and f(s[:-4]));f(s)
# 34 (by tjw) python 2 only
reduce(lambda a,b:s[len(a)^3]+a,s)
我有嘗試用 reduce 去寫, 但是沒想到這樣做XD

小記 -- 能源

最近很久沒打小記了, 大部分都直接發在 FB 上. 不過就長遠的筆記和公開分享度來說, 還是發在這裡比較好.

  • 談民粹反核與台灣未來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首先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例子,在目前已使用核能的31個國家中,只有德國、瑞士與比利時明定廢核期程,其中德國的自產能源(註一)占所有能源27%,瑞士則佔18%;占比僅3.6%的比利時,能源法條保留相當彈性,政府隨時可以恢復核能以確保其能源安全與價格穩定。以上這三個國家,全都與鄰近國家併聯電網,一旦缺電,即可向包括法國等鄰國買電。
  • 低碳生活部落格: 13% 節能住宅 淨電力收支小於零
    積水化學工業已經連續三個年度做這樣的調查,客戶中ZEH住宅比例,從2011年間的2%,成長到2012年間的6.5%,再到2013年間的13%;如果不算家電電力消費,進步的程度則是從2011年間的25.1%到2012年間的37%,到2013年間的58.8%。

  • 5年投入247億 國家能源科技重點成果:節能可達39%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國科會的報告中直言,「節約能源最大的空間在電力部門」。更提出「假設台灣能源使用量是100,其中有41是用作發電,但只有16到用戶手中,其他25都因能源效率差而浪費掉了,絕大多數是電廠效率所致。」
    因此國科會建議,將現在15GW的燃煤電廠全數更新成「超超臨界燃煤電廠」,平均效率便可從35%提升至50%以上,若再將全數煤電廠改成複循環的燃氣電廠,效率可進一步提升至60%以上,也等於省下702億台幣。
  • 怒!商業週刊之話唬爛報導 ! 給記者楊少強先生的打臉文
    • 德國大量補貼再生能源, 就算老百姓沒有付到高電費, 終究還是花納稅人的錢. (台灣有沒有能力做這種補貼是一個問題...) 現在雖然德國可以淨出口電力. 但是這是因為再生能源會受天然氣候影響, 供電不穩的緣故. 電力系統的問題, 除了發電效率外, 多年來的瓶頸就是無法儲電, 現在也還是有這個問題. 所以 "穩定供電" 比 大量供電更重要. 因此, 德國這些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 不賣掉也沒辦法留著自己用. 這個狀況在台灣, 就是南電北送的概念. 很遺憾, 這個營運策略以台灣這個島國來說, 可能無法借用. 此外, 因為供電不穩, 所以德國還是有跟法國進口 "核電".
    • 這些再生能源的技術可以引進台灣嗎? 台灣有適合的環境嗎? 德國美國看能源問題和台灣看能源問題是不太一樣的. BTW, 這篇文章的確是打臉沒錯. 其實 wikipedia 上就可以查到德國電力價格下降了.
  • 核電廠除役成本知多少 | 苦勞網
    在經濟部於4月29日舉辦的「因應日本福島核災 我國能源政策檢討」公聽會中,受邀出席的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張四力就明白指出,台電在計算核電成本的時候,並沒有將除役的成本公開透明的告知大眾,也就是說,這至少耗時150年的除役工作,並沒有在核電成本的計算當中,那麼如果計算進去,核工業的成本要如何估算呢?「那是一筆非常非常大的數字。」張四立說。
  • 台灣能源: 高階核廢料處理 (技術篇 1, 2, 成本篇)
    2012年核電廠每度電提撥後端費用0.17元,當年核能電廠共發電389億度,總共提撥66.7億元之後端費用。


    我國核能電廠年年提撥後端基金約25年。反核人士一再宣稱我國核電價格低廉是沒有考慮電廠除役後的後端營運費用有兩個可能: 一個是無知,一個是有意誤導。吾人很難想像反核人士20年來對台電核電提撥後端費用一無所知,有意誤導的可能性還較高。
  • [爆卦] g0v新提案:省電取代蓋電廠,數據收集 - 看板 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對於最近紛紛攘攘的核四問題, 其實我不是很感興趣. 我是認為應該往更高層級的能源政策去討論了. 何況林義雄也已經發表公開信了.
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反核人士大可進一步致力於核一、二、三廠的準時除役;熱愛台灣的廣大人民更應專注於台灣民主及主權的維護。

以台灣這種特殊(國際)政治狀況的國家, 生態和經濟之外還是要考慮一些國防問題吧. 我覺得我們也該多做一些電力多元化的策略. 完全反對核能可能也不是太好的做法. 我們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討論, 金錢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節電和再生能源絕對是需要好好考慮的議題.

Ref.: 省電取代蓋電廠,數據收集 - g0v.hackpad.com

房子是投資還是消耗品

Ref.: 不賭房是笨蛋? 當低稅成事實 賭房就是義務? | 好房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就我認識的人來說, 大部分的人還是很看重房子, 不到萬不得已, 也不會讓房子被法拍. 房屋貸款應該是銀行很好賺的業務 (WFC 其實也是靠房貸)

某個程度上, 這有點接近系統性風險了. 如果到時候真的房產泡沫, 台灣會重傷得很嚴重. 很多人會認為西瓜靠大邊就沒事, 但是一旦出事, 可能不是 "大到不能倒" 而已, 而是 "大到沒法救"....

除了房價價差, 房子也可以從租金收入來評估價值. 不過台北的租金報酬率好像已經掉到 2 % 左右, 這個價值未必很划得來.

買房是一個很巨大的槓桿, 即使是自住, 上千萬就壓在房市裡. 一旦黑天鵝發生, 一輩子就被壓住. 當然, 如果繼續漲上去, 也是一次就賺得很飽. 要當清醒的笨人, 還是盲目的聰明人. 一直都是很困難的心理考驗.

台灣勞工環境那麼差, 乾脆去考公務員. (結果財政赤字越來越大, 台灣環境越來越差)

台灣的投資環境那麼差, 乾脆去買房炒地皮. (結果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 台灣投資環境越來越差)

如果從結果論來看, 到底誰是清醒誰是盲目? 誰是聰明誰是笨? 真得很難定論. 就算沒買房子, 泡沫化來臨時沒有被打擊到, 但是繳的稅被拿去救這些賭徒好像也蠻讓人不爽的....

但是終究, 房子還是消耗品. 她還是會損壞的.

Ref.土木人 • 檢視主題 - [土木裡不思議] 天花板的彈珠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