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你被情人拋棄時的反應為何

Ref.: ♦你被情人拋棄時的反應為何 - 這是Reeto的部落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我是在 facebook 上看到的,但是要點『讚』才能看答案,很麻煩,就 google 了一下。但是真實出處我就不知道了。
Q:到信箱拿信,沒想到信箱裡面,居然被沒有公德心的人丟了一堆垃圾,真是氣得半死,這時的你,會如何處理掉這些垃圾呢?



1.自認倒楣,拿回家去丟掉

2.直接丟到地上去

3.找找看附近有沒有垃圾桶

4.偷偷丟一點到各家的信箱去



















★測驗分析★


選擇「自認倒楣,拿回家丟掉」的人

心情非常的難過,但會選擇自己一個人默默的承受,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只要愛過一個人,就可以包容他的一切,即使他曾經傷害過你,這樣的想法,使你容易去原諒一個人,因為本質上你是個良善的人。


選擇「直接丟到地上去」的人

心情非常的憤怒,恨不得要對方馬上付出應付出的代價,雖然你會在腦子仔細盤算如何修理他,可是只要對方哀求,你可能又馬上心軟,復仇計畫也跟著告終,真是浪費腦袋。


選擇「找找看附近有沒有垃圾桶」的人

當分手時,你最想知道的就是到底為什麼,你不能接受模糊的理由,一定要對方給你很明確的說明,因為你會仔細考量自己可不可能改進,再想要不要去挽回這段感情,可是戀愛是談愛不是談理,理由其實只有一個,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選擇「偷偷丟一點到各家的信箱去」的人

當分手時,你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能接受,你可能會給自己一個牽強的藉口,對方只是一時的迷失,還是愛你的,甚至需要這樣的理由,給自己一個生存的動力,可是這卻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請先接受這個事實,不要再苦苦糾纏對方吧。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下載行為

隨著時代改變,下載電影和音樂這種行為是否屬於違法,已經越來越模糊了。

雖然德國最近選擇站在版權商那邊,但是瑞士荷蘭似乎偏向默許下載電影和音樂的行為。
瑞士政府認為,娛樂產業反對所有的技術創新,是出於對於自己商業王國將會倒閉的恐懼,這並非面對環境改變的良好態度。這份研究報告還檢視了一些反盜版法,以及其他國家近期對盜版採取的手段。研究指出,法國今年就花了 1200 萬美金(約 3.6 億台幣),瑞士政府認為這筆金額太過高昂。

因此,瑞士政府給娛樂產業的建議是,他們應該適應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否則就等著倒閉吧。他們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必要修改法案,因為無法證明下載行為對於對於國家文化產業有任何負面影響。
這也無怪乎賈伯斯可以榮獲音樂界殊榮 Grammy Trustees Award。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Coders at work

最近在看 Coders at work 這本書。內容主要是訪問程式設計師,雖然裡面有一些是學術界的大人物,但是主要的篩選標準是他們必須投入很多時間在寫程式上。

這是很有趣的一本書。但是這些程式設計高手有這麼類似的觀察和心得,似乎也讓人懷疑作者在選擇這些『大師』時有所偏頗。例如大部分的受訪者都喜歡 Knuth 的書和 literature programming,大部分的受訪者都不喜歡 C++ 等等。這也太湊巧了吧。不過還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另外,第十三章有非常值得八卦的內容。第十三章訪問 Fran Allen, 她是 Turing Award 得主,主要貢獻是在編譯器設計、程式碼最佳化和平行編譯等。她在 1957 加入 IBM,差不多是和 Fred Brooks 同時期。(輩份真是高阿)

她在訪談中提到,她認為早期(打卡時代)的程式設計師,很多都是女性,但是隨著時代進步,這些女性並沒有獲得相對應的尊重和適當的升遷管道。她提到 Edith Schonberg 的idea 就曾被剽竊;此外,甚至有的人剽竊了女性研究員的成果,後來還成為了 Turing Award 得主。這真是超級八卦,而且難以想像。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生物資訊的出路

之前去某大學演講,台下的指導教授在介紹我時,提到了我跟生物學家合作的經驗導致我努力思索生物資訊的定位與出路。或許是吧,至少就字面上來看,我寫了好幾篇文章討論這個議題(或者僅僅是抱怨?)但我其實沒想那麼多,我想的只是自己和實驗室同儕的出路。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我之前寫過很多,至少我目前的觀點是:只有在符合下列任一條件下,生資才是值得一做的:
  • 熱愛生物
  • 把研究當成工作,反正能畢業或者比較容易畢業就好。
  • 有大頭罩著
從就業出路來說,生醫相關產業要先起來,才能談生物資訊產業。 最近宇昌案的新聞就蠻值得我們思考的。(相關鍊結附於文後)


Ref.: 法蘭西實驗室: 宇昌案雜感(1 , 2) - yam天空部落


每一段看起來都很合理,但是合起來看就覺得很奇怪。這篇文章的前提好像是 -- 『台灣一定要發展生技製藥』。但是為什麼要發展?卻沒有說明。很多關於生技業的討論也都是這樣;先歌頌一下半導體業在 20 世紀的蓬勃發展與成熟,然後話鋒一轉,說二十一世紀是生醫的世紀,但是完全說不出為什麼XD

以前我看了一些生技創投的報告和書,老實說,在我看起來,跟當年炒通訊,炒微機電,炒太陽能一樣,都是『題材』。這個需求和領域不見得會起來。我是不覺得蔡英文在這件事上有什麼大的道德瑕疵啦~~但是感覺好像是被那些學術大頭耍得團團轉就是了......(不過馬英九推的四大慘業好像更讓人欲哭無淚)

就像這篇文章寫的一樣,創投就是逐利而居,要不到錢一定是有理由的。但是生醫製藥對這些大頭來說就好像是聖杯一樣,只有做這個才夠偉大。

美國光是一些實驗設備或者藥材公司就超多,台灣這方面有發展過嗎?這就好像我們只有導演和演員,就想拍出好萊塢等級的電影一樣~~。就算有特例成功,我覺得這個產業也起不來阿,沒有好的特效,沒有好的服裝,沒有好的編劇,沒有好的剪接,沒有好的配樂 --- 一心想著,只要有資金到位,我靠演員和導演就可以拍出好萊塢級的電影。

學術期刊出版品的價格

Ref.: 資訊人權貴ㄓ疑: 學者的智慧, 期刊的財產, 圖書館的業績...或是負擔?
領取大學薪水的學者, 他們的智慧, 到底應該是自己的財產, 或者應該是公眾的財產? 這是值得 另文討論 的另外一個問題; 但不論怎麼硬拗, 「大學教授的智慧, 應該屬於期刊出版社的財產」 只能說是一個荒謬至極的答案 (客氣文雅的措辭) -- 特別如果這個充滿智慧的答案出自大學教授、 大學校長乃至學術大老之口。 網際網路的出現, 讓學術期刊出版社的存在失去了意義, 或者至少必須大幅縮編。 資源有限、 採購清單無窮的圖書館界明白: 花在採購學術期刊上面的錢, 是一種負擔;
我自己在圖書館打工蠻多年的。購買這些期刊資料庫真的是一個很沈重的負擔。我認為學術期刊出版品這麼貴,至少有幾個原因:
  • 編輯印刷等製作成本
  • 流通庫藏等營運成本
  • 銷售量太低
以第一點來說,很多學術期刊都已經要求學者自己編輯,他們都會要求投稿者自己先把格式編好,例如牛津大學出版社的 bioinformatics,至於表格和圖片,常常也是作者自己畫好。出版社再做一點編修而已。(但是很多出版社會在這個階段跟作者收錢) 例如下面這兩頁,分別是取自 1984 年和 2009 年發表在 J. ACM 的論文。

p 463

Clipboard01

這兩張圖的品質差距,與其說是出版社美術設計的差距,不如說是桌上型電腦的美術編輯軟體的進步造成。再加上現在沒什麼人還看紙本,印刷等等的製作成本,其實可以省略,至少應該有更省錢的作法。

以第二點來說,就算完全電子化,還是有資料庫管理的需求,這個倒是省不了。至於第三點,既然成本這麼低廉,而且大多是以圖書館訂閱為主,銷售量就不是太大的問題,所以現在這些學術出版社還用這麼高價的價格出版刊物,實在很不合理。就像文中所說,很多時候,作者們(authors)沒有拿到錢,審查論文的人(reviewers)並沒有拿到錢,甚至期刊編輯(Editors)也沒有拿到錢,所以實際上的成本應該遠低於他們的收費,在這種情況下,還沒有新的公司切入這個利基點,我實在覺得很難理解。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ACM Fellows, 2011

Ref.:ACM Names Fellows for Computing Advances that Are Driving Innovation —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Ref.: The Geomblog: ACM Fellows, 2011
Venkatasubramanian 教授把理論學者挑了出來。
Serge Abiteboul
Guy Blelloch
David Eppstein
Howard Karloff
Joe Mitchell
Janos Pach
Diane Souvaine
這些人裡面我比較有印象的大概只有 David Eppstein 和 Janos Pach.

What is a Breakthrough?

Ref.: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What is a Breakthrough?

之前矩陣乘法的新結果引起很多關注,很多人說這是一個新突破,但是也有人說這只是一個 incremental improvement。定義突破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就像很多人對 Steve Jobs 偉不偉大爭論不休一樣。這篇文章建議的參考標準可能並不周全,但至少我覺得還蠻值得參考的。Virginia Williams 用了很複雜的分析技巧將時間複雜度 O(N^w) 的 w 從 2.3755 降到 2.3727,這算是突破嗎?我是認同 Gowers 的觀點,畢竟突破可以有大有小,我想這算是一個值得欣喜的小突破,至少讓人覺得這個題目還沒被做死,算是個重要的中繼點吧。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小記

  • 今天去聽了吳泉源教授的演講《科技發展需要社會學嗎?》

    一開始,吳教授先播放 discovery channel 頻道製作的紀錄片《改變世界的賈伯斯》,然後從蘋果電腦的旋風談起,闡述台灣科技、產業、與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台灣所需的人才之特質。我本身從不懷疑要發展科技必須要有人文社會學的素養,但是這個演講的主題主要環繞著個人特質的培養,然而,由於現代專業分工制度,很難達到真正的通才,頂多是有第二專長,在這種情況下,跨領域產業/研究下匯集的各類人才要如何合作,是非常困難的問題。不過我很贊成他們希望學生多接觸不同族群的建議。雖然我一向不是那種喜歡和人群接觸的人,但是理解各種不同的族群和文化(未必是指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其實只要是不同領域不同社會階層也都有很多不同之處),我認為對這個世界更多元的認知,有助於對建構自己的價值觀,也更有勇氣走非主流路線。
  • 最近在看《資訊:一段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裡面提到了一個我之前沒注意到的是,計算機科學的先驅(先知?) Charles Babbage 不但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也是盧卡斯數學講座教授,曾任該講座教授的還有 Isaac Newton, George Stoke, Paul Dirac, Stephen Hawking 等人。在這裡該書有一點小錯誤,書中說 Babbage 的前任是 Newton。這是錯的。兩人相差大約一百年,這件事不可能發生。
  • Ref.: 四問王雪紅為何寧蒸發千億元也要併購S3 :: 今周刊
    儘管整樁交易案背後,出發點多來自宏達電與蘋果訴訟的考量,但不可諱言的是,S3在賣給宏達電後,S3手中二三五項專利劃分給了宏達電,但S3上海研發中心,與大陸、台灣分公司,都仍然歸屬威盛所有,尤其是S3上海研發中心擁有數百名研發人員,這實在很難說服大眾,宏達電花大錢買到的不是空殼公司。

    更特別的是,威盛雖然高價賣掉了S3,卻仍擁有這些專利的使用權,雖然威盛與宏達電沒有競爭關係,但此項交易案獨厚威盛,讓威盛占盡便宜,也等於是用目前產業地位如日中天、現金充沛的宏達電,拉抬虧損多年的威盛,對投資宏達電的股東來說,尤其是持股最大的外資來說,恐怕心中仍存有不少的疑慮,難怪會有長期支持宏達電的外資說,「我們無能為力,只能含淚支持。」
    雖然之前 HTC 股價超高,但是想到王雪紅之前經營 VIA 的方式,我一直很不看好~~~。
  • 我回來快一個月,最大的習慣改變就是,零食只買 義美的。我是不太在乎健康的人,但是我比較像是想支持一下好公司而已。就像某些人會買 body shop 的化妝品一樣吧 XD
  • 今天開會,聽到李家同老師說了一個小八卦,清大新的台達館是鄭崇華掏自己腰包捐2.2億元,而台積館則是台積電捐錢,張忠謀本人則沒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