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

V day

鼎泰豐 雞湯和炒飯比較好吃

01-鼎泰豐

高家莊 有夠粗米苔目

04-高家莊

林家花園 中式建築也很有趣

18-林家花園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劈腿的可原諒理由

Ref.:熟女不滿族 2011-02-09 我有男友還是對別人動心?!

如果寂寞可以是女性劈腿的可原諒理由,那我只能說,我覺得精蟲充腦是男性劈腿的可原諒理由。科科。如果因為寂寞而和其它男性有點曖昧,基本上我還認為是可以原諒的,但是那是在親吻和牽手都沒有的情況下。因為人的知覺並沒有那麼敏銳,但是當天平悄悄的傾斜到一個門檻,出現了有階段意義的動作舉止時。

有趣的是,這些來賓,往往因為陳述故事的方式,而對同樣的事有不同的反應。這也顯示這些人有多麼地不理性。

這讓我想起來,我之前看的一本書
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不是挑戰或訓練你的邏輯能力,這種書實在太多了,而是讓讀者瞭解自己在思想上的一致性。書中有很多『概念』的檢驗,例如自由,信仰,道德等等。作者設計的問題,不是要考驗你的邏輯能力,也不是要評判你的價值觀,而是要協助你瞭解你自己。
老實說我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可原諒理由。基本上,我不認為一定要專一,但是至少該讓對象『們』知道還有別人,如果大家都同意,那就是人的自由意志了。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工作

昨天和高中同學聚餐,一位攻讀化學博士的同學說他快要可以畢業了,畢業後應該會去一直有合作關係的公司去上班。這和我倒是蠻像的,我也不想留在學界,基於很多理由,我想我會找業界的工作,但是還是有一些讓我遲疑的理由,其中一個理由是,我對程式設計的熱情不夠。

今天陪女友重看了 THE SOCIAL NETWORK。片中程式設計師熱血工作的畫面依然讓我覺得熱血沸騰 --- 邊喝酒邊寫程式,連續工作36小時等等。不過,我實在不是屬於那種人。

之前在酷殼上看了一段Javascript的代碼,描述 Ryan Barnett 設計的一段程式碼,用意是繞過防護檢驗竊取用戶帳號免登錄cookie。程式碼如下:
($=[$=[]][(__=!$+$)[_=-~-~-~$]+({}+$)[_/_]+
($$=($_=!''+$)[_/_]+$_[+$])])()[__[_/_]+__
[_+~$]+$_[_]+$$](_/_)
當初我看到這篇文章時,一方面對這位 hacker Ryan Barnett 非常佩服,但是另一方面,又覺得這個工作非常無聊。我實在有點懷疑,我是否有那個熱情不斷提昇自己寫程式的技巧。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中醫與科學

Ref.: 不知道是第幾次討論中醫與科學的問題了 @ 獨孤木 - 打狗救台灣 :: 痞客邦 PIXNET :: (在咖啡館上的相關回應)
Ref.: 不是古人說的就是對的 @ 獨孤木 - 打狗救台灣 :: 痞客邦 PIXNET :
真正歷經時代考驗的經典,中醫也不過就是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傷寒論。在臨床上的優越性,也只有傷寒論是經過歷代醫者證明的。而傷寒論裡面所提到的醫理,與黃帝內經是相通的。所以幾本書是可以相互貫通的。(神農本草經就恕我比較無能一些,我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解讀。)

可是不管是我們現在的中醫師,或是一般在批評中醫的人,其實好像都是只要是隨便某個在歷史上稱為名醫的人講的話好像就是個聖旨一樣,要是在臨床上出了點差錯,或是不適用,就是所有學中醫的人都該去面對,還要去幫他們擦屁股。
基本上,支持中醫和排斥中醫的論調,不脫上述鍊結中的幾種。支持中醫最有力的論點,大概就是他的效果。總是會有很多人跳出來提出很多例子。不過這樣的論述就跟支持紫微斗數,四柱八字,或者特異功能的論點實在差不了多少。

從一個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屬來說,或許效果遠比其他的一切重要。但是當一門技藝或者學問無法有系統的被研究和進步時,這是不是表示這門技藝本身就有很多問題(瓶頸)!?西醫在臨床上不見得有多科學,尤其是醫生做研究的態度常常被科學家詬病,但是它本身有生物和化學等科學領域做後盾;它是一個會緩緩進步的領域。
如果,你在辨別疾病XYZ的時候,根本就不管病人會不會口渴。可是這中醫的理論明明就講,口渴要吃A方,不渴要吃B方。你不管病人口渴不渴,就去做A方對於XYZ的治療效果分析,或是B方對於XYZ的治療效果分析,這樣有意義嗎?或是你去找A方的組成藥物的成份分析,這樣有意義嗎?
老實說,這的確很困難,但是為了達到有效的統計意義,還是要努力去蒐集病例,即使是西醫的研究,也有這樣的困擾,所以會有很多醫師聯合起來整合病例,找出有統計意義的結果。

我認為科學中醫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這個轉換和整合的起步會非常困難,但是要走過去這個領域才有未來。科學研究或許不是讓臨床醫學進步的最快最好方式,但是這種笨方法,卻是能讓臨床醫學持續進步,而不用依賴百年難得一件的大師。如果現在這些中醫大師有這種合作胸襟,和願意研究如何讓病例可以整合並相互比較,那麼我想也許中醫的不不只於此。

我認為中醫其實有些觀點是可以啟發西醫的,實際上,生醫科學其實開始也早已有人採用系統觀點的研究,現在的西醫遠比很多人認知的西醫還要多元得多了,只是很多都還沒完備到臨床層級。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科普文章幾則

  • Ref.: The Amazing Steam Engines Of The First Century - Technology Review

    一篇有趣的文章,說明早在西元一世紀,人類就已經懂得利用蒸氣的力量了。不過其實蒸汽機的發明,除了需要高明的鋼鐵技術來製造汽缸之外,還有許多自動控制的技術在裡面,例如曲柄、飛輪等等。
  • Ref.: Economic Principals » Blog Archive » Paul Samuelson’s Secret
    很多人常常喜歡調侃學院派的人和現實脫離,尤其是經濟學家更是如此,雖然經濟學家如此眾多,但是這些專家真正能靠投資致富的人卻不多,甚至大部份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不是僅僅把錢定存就是投資失敗虧損。

    這篇文章就是在講述一個例外的故事,Paul Samuelson 可以說是經濟學界的通才大師,真的可以說著作等身,但是在忙於研究之餘,他其實也有很好的投資表現,甚至對避險基金的創立也有很大的影響。
  • Ref.: 科學影像 scimage: 手槍蝦的閃光音爆槍! Pistol Shrimp sonic weapon

    雖然文中有提到空穴現象是音爆的原理,但是還是很難想像,一隻小小的蝦子,要如何高速產生氣泡。

  • Ref.: 抹香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看一篇文章時,看到 Sperm whale 這個字眼,讓我嚇一跳,怎麼會有這麼怪的鯨魚名?難不成中文名字叫做『精鯨』!?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 Sperm whale 是指抹香鯨。而這個名字是因為當初捕殺抹香鯨可以取得鯨臘(sperm oil/spermaceti),當初發現時被人誤以為是抹香鯨的精液。(sperma 的意思是「精子、精液」) 也因此有了 sperm whale 的名字。

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

Too big to fail

Ref.: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沒有三兩三
Ref.:Greg Mankiw's Blog: Reflections on Graduate Education
Ref.:News: No Entry - Inside Higher Ed
Data being released this week b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reveal sharp drops in the number of available positions in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es. Coming just weeks after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revealed historic drop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jobs for English and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ors, the data show that while new English and foreign language Ph.D.'s may have a particularly tough time finding employment, they are by no means alone.
Ref.: 【學術線上】免洗學術:為何念博士往往是浪費時間 « CASE PRESS
不過,博士的所得至少比大學畢業生高。凱西(Bernard Casey)在 《高等教育政策和管理》(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發表的研究顯示:英國擁有學士學位的男性收入所得較可以上大學,但選擇不入學的男性高出 14%;擁有博士學位的男性則高出 26%;擁有碩士學位的男性高出 23%,和博士差不多,但完成碩士學位最快只需要一年。在某些領域,博士甚至沒有較高的收入,例如數學、資訊、社會學和語言,擁有博士學位或碩士學位對收入沒有影響,在工程、科技、建築和教育領域,碩士甚至博士的收入更高。只有在醫學、商業、財金和某些科學領域,博士和碩士的收入才有較顯著的差距。
Ref.: 知識通訊評論 » 不可迴避的學術文化問題
台灣的爭議,或可以二○○三年教育部首次公布大學學術表現評比為導火線,在那次根據湯森路透公司的SCI/SSCI索引資料庫論文資料的評比中,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政治大學,落居四十八名,而引起軒然大波。

大學學術評比的落居殿後,不只關係到學校聲譽問題,更因為近十年來台灣漸成制度的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大學評鑑與經費補助以及國科會講座和獎助,都主要是以相同的一個標準來衡度,因此其結果也將關係到學校與研究者個人的實質利益。
很現實的,當一個組織訂立了特定的評價指標,該組織中的人就會追求那個指標,而忽略了整體的目標。既然現在大家都看 SCI/SSCI, 那也無怪乎會搞到這樣。

誠如文中所說,如果沒有大量的『政府投資』,這些基礎科學的博士可以說是前途堪慮,在學術單位日漸西少的狀況下,這些大量招收進來的博士生,真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算是拋棄式的研究資源。原本以為美國的研究市場可能好一點,但是目前看起來也是蠻慘烈的。至於之前被媒體吹捧的新加坡也開始吃緊了。

有時候我覺得現在的學術系統實在有點像金融系統,Too big to fail,一流的成果需要越來越多的金錢和人力積累出來,但是經費卻越來越吃緊,所以招收越來越多的博士生,而為了消耗這些畢業的博士,再加上大學對『研究的名聲』的追求,又紛紛聘請這些博士成立研究所。

捫心自問,雖然我們想要追求新知也想要瞭解過去,但是有必要這麼急嗎?有必要投入這麼多的經費去做『研究』的軍武競賽嗎?身為一個科學的從業人員(兼職),雖然對人類在知識探索上的斬獲由衷感到高興,但是說實話,十年之後找到 Higgs 粒子和五十年之後找到,有很大的差別嗎?

這一年來我比較注意生物資訊相關的研究和消息,似乎也不是太樂觀的樣子。照理說,生物資訊應該是比較重視應用價值的領域,但是實際上除了少數研究之外,大部分的東西都是頗不重要的部份改進,而這些部份的改進,其實很少可以吸引人家使用,畢竟功能可能都沒之前的作品那麼完整。

這一方面也是『發表競賽』的問題,為了凸顯功能的差異,並比人家快一步發表,往往在其他沒有比較的方面就做得比較潦草了。最讓我覺得遺憾的是,我發現,隨著學術市場的狀況越來越嚴峻,以及畢業年限的逼近,大部分的人對研究的標準都開始降低,漸漸變成以發表為標準,這個現象從教授到學生都是如此,也包括我自己。真是令人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