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為什麼需要打倒明星學校?

Ref.: 【讀者投書】周曉璇:為什麼需要打倒明星學校?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
世界各國,包含歐美,都有所謂的「明星學校」。社會需要明星學校,就像演藝界需要偶像、各行各業有大師、各種商品有名牌、運動界有明星球隊…都是社會自然形成的產物。為什麼打棒球的孩子拼命練球,夢想進入甲子園;籃球選手歷經萬難,進入 NBA;體操、游泳各種選手專心致力、挑戰極限、前進奧運…就是「適性揚才」的「勵志故事」,而努力唸書想讀建北的孩子就是「迷思」?
Ref.: 【讀者投書】林邑軒:與電機媽媽談教育──回應周曉璇「為什麼需要打倒明星學校?」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
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周遭他人的正向期待之下成長,進而培養自我期許的「能力」與「動機」,這樣的「均質化」,是在「拉低教育水平」嗎?沒有不成比例的讚許和自我感覺良好,台灣的教育就會崩壞,菁英就會萎縮嗎?為什麼這樣的「均質化」,會被電機媽媽視為毒蛇猛獸呢?

對於之前學測的新聞, 各方都有很多批評, 我雖然不見得認同的她們觀點, 但是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正反方面都有人支持. 明星學校比較像是人性使然,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這跟領域無關, 就像日本也有高中棒球的明星學校一樣. 或許我們可以在制度上防制明星學校的產生, 但是這也不是表示均比較差的學校教育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兩岸升學主義與教育的核心問題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6.html

JSDC.tw 2014

去年的 JSDC.tw 非常誇張, 一開放訂票, 短短二三十分鐘, 所有的票就都賣完了. 許多人, 包括我, 都只能在電腦螢幕前咬手指.

所以當 JSDC.tw 2014 的售票資訊公告出來時, 我立刻把購票網址加到流覽器首頁. 磨刀霍霍, 準備搶票.

但是沒想到昨天公布的早鳥票價格, 竟然要 NTD 4500. 我錯愕到以為是打錯數字.

嚴格來說, 4500 並不是真的貴到負擔不起. 誠品講堂的演講一場也都要三五百塊. 一場為期兩天的研討會, 收個 4500 也不是真的那麼不合理. 但是, 這個價格的確是大幅超越台灣的軟體產業研討會的價格. 以一直被嫌太貴的 PyCon 來說, 也不過兩千多塊, 而且是在相同地點舉辦, 足足兩倍的的價格, 我不知道 JSDC 團隊是想要提供什麼樣的內容給與會者.

打開他們的官方網頁, 除了會議介紹外, 對議題的說明很少, 整個網站給我的感覺就是形式重於內容.

雖然他們後來有一篇文章想要解釋他們的理念. 但是讀起來感覺這更像是那種企業舉辦的研討會而不是社群分享.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

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

P_20140518_130027

P_20140518_130000

P_20140518_125952

P_20140518_124055

小記


  • 工作一定要符合興趣才做得好?三個害死年輕人的「好」觀念 - 職場力 - 職場修練 - 30歲就定位 - 商業周刊
    而真相是,並非所有工作都能符合興趣,但切記:一定要符合你喜歡的屬性。
  • 以色列加沙行動 雙方遭受最血腥之日 - BBC中文網 - 國際

    巴勒斯坦方面稱,該地區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425人。而受傷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以色列方面表示,自從周六對加沙地帶進行地面攻擊以來,已經有13名士兵喪生,該國士兵自從對加沙行動開始以來死亡人數共達到18人。這真是太不對等的數字.

    以色列的行動實在太過強硬. 這有點像是我之前看的電影, 戰爭遊戲, 因為害怕對方後續的行動, 所以反過頭來侵略對方, 甚至進行種族滅絕行動XD

  • 一位巨乳推銷員,讓咖啡廳賣養樂多27年 | 鍵盤大檸檬
    日本東京青山地區有一間在網路上小有名氣的咖啡廳,名叫「蔦珈琲店」,它是由一名建築師的宅邸改建而成,靜靜的、舊舊的,很有氣氛。但最令人疑惑的是,它明明是間咖啡廳,餐點附贈飲料卻是養樂多……為甚麼呢?

    有天,蔦珈琲店官方推特終於揭露這個已有多年歷史的秘密:店長說,27年前有位女推銷員走進店裡,希望他們買她家的養樂多;而店長當時一看見對方沉甸甸的巨乳,甚麼話也沒多說就答應了。就這樣,這間咖啡廳離奇地供應養樂多直到現在。
    真是感人的故事. 我感動到內牛滿麵了 XD

  • 績效面談時,說什麼最有用? | 經理人Manager Today|管理、經理人、企業管理、品牌
    在談判過程中,談判雙方往往會質疑對方的能力、貶低對方的構想、語帶威脅,甚至以恭維的言詞相互挑戰。如果你以樂於與人合作著稱,對方可能就會想方設法試探你的極限。但是公司人事精簡,並不表示你必須默默接受減薪,也不表示要凡事聽命於老闆。不過,在人事精簡的情況下,你確實必須以開放的胸襟與創意,提出令賓主盡歡的解決辦法。
  • 兩位哈佛教授隔空筆戰 ─ 企業管理聖經《破壞式創新》飽受質疑 | 有物報告
    Lepore 認為,長遠來說,產業中的佼佼者必然都擅長維持進步與改善,無論他們是否是第一個在市場上進行破壞的企業。企業不僅需具備快速推陳出新的能力,還得有技術來持續改善產品,不然就會在產業中化成灰燼。Lepore 認為維持式創新反而比較有競爭優勢。破壞式創新是一種短暫、虛幻的假象。這樣的成功只是稍縱即逝。
    我一直搞不懂 破壞式創新 和 熊彼得的 創造性破壞理論有什麼不同. 熊彼得的理論是在整個經濟循環框架下的理論, 而破壞式創新比較偏向個體公司和產業. 然而, 在實際的解釋效果和分析的效力上, 我倒是蠻懷疑的.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 -- 如果人人都可以看得出來什麼是有價值有效果的創新, 為什麼明星 CEO 寥寥可數?


  • 【林文政專欄】績優員工升主管就陣亡,是選人標準出問題了嗎? | 經理人Manager Today|管理、經理人、企業管理、品牌
    1.任務性績效:所謂任務性績效,就是員工是否扮演好工作任務上的角色;而判斷個人績效的優劣,主要是依據個別員工能否有效完成工作說明書上所定義、主管所賦予的工作職責。有效完成工作職責的程度愈高,表示任務性績效愈好。

    2.脈絡性績效:1990年代初期,有學者開始提出這個概念,指員工在組織環境中所展現的社會行為表現,包括展現出幫助同仁、促進同事彼此合作,或者鼓舞團隊成員捐棄成見等的行為;對於工作或組織的高度奉獻、敬業精神等。

    3.適應性績效:隨著組織和工作的本質不再具有穩定和可預測性,員工面臨內、外部環境改變的壓力與日俱增,靜態形式的任務性和脈絡性績效,愈來愈不足以反映在快速變動環境中。
    適應性績效 和 脈絡性績效 是比較難看到的. 通常能力不錯又肯拼的人, 任務性績效 都比較好. 但是未必適合當主管. 主管有時候還要顧慮團體氣氛等等.
    前面提到的彼得原理現象,說的正是任務性績效表現傑出的員工,無法成為A級人才。我認為,這主要有三種原因:1.欠缺脈絡性績效表現;2.欠缺適應性績效表現;3.同時欠缺脈絡性和適應性績效。
  • 綠角財經筆記: Rational Expectations讀後感2---逃過下跌還是躲掉上漲

    Stationary 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同的意思, 我看到這篇時還真不知道他的 Stationary 是指什麼. 還好有下面的網友留言指出這個 stationary 是來自 stochastic process.
  • 港人家庭年收入150萬台幣移民台灣當中產階級?很難!
    (案例一:台北市兩夫妻月收入約11.5萬台幣,一年以14個月薪資算,即家庭年收約161萬;案例二:新北市兩夫妻年收入約120萬台幣)。如果以這種薪資水平來看,假設都是在沒有房產 (或是要付貸款) 的狀態,則一戶如果只有2口的話,消費支出是足夠的,但很難有積蓄,也絕對稱不上中產或小康;如果有小孩要養的話,那真的就是近貧了。
    之前轉貼了一篇關於台北中產階級 160 萬收入不太夠的文章, 我想補充一下我的想法.

    從希望政府努力提振經濟的社論文章來看, 這篇文章是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這種文章往往也設立了一個比較的基準 -- 怎樣的生活才叫做中產階級! 然而這往往只是作者個人對社會的想像. (或者說作者個人認同的中產階級) 往往也會讓讀者產生焦慮 --- "原來我不是中產階級, 哭哭."

    其實不管多有錢, 基本上還是要面對選擇 --- 要買帝寶 還是 藍寶堅尼的破億超跑?

    中產階級基本上是個政治名詞, 指的是社會中相對穩定的夾心階級. 本來就不代表要多有錢.

    基本上, 依家庭人均收入做排序, 中間 30~80 % 都算是中產階級也不過分. 依照WIKI 上美國的算法 大概就是收入超中位數的人都能算是中產階級. (他們多加了一個工人階級, 但是工人搞不好薪水還比白領高 XD)

    我覺得這種名詞是拿來描述社會結構, 而不是把社會結構套到名詞裡. 中產階級消失論 就是後者. 實際上, 不論資產的變動狀況如何, 我們真正想知道的是穩定社會結構的族群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 如果我們的社會結構是雙駝峰線分布, 中間這群人雖然生活變辛苦, 但是我們透過壓榨下層階級, 來建立族群區隔, 這個社會還是有可能很穩定的.

    例如中產階級收入從月薪 100K 變成 80K, 但是 低收入階級從 30K 變成 20K. 這個社會還是有可能維持很穩定. 但是這未必是我們期望的社會結構.


  • 30歲男人該有的成就 小資女:不靠家存款要200萬喔!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一位月入23K的小資女,在談到擇偶條件時,認為30歲的男人不靠家裡,應該要有200萬存款,這不僅是最基本的條件,也是很正常的狀況。
    人力銀行業者曾在去年做過調查,發現台灣小資女在選擇老公時,平均希望對方財產503萬元;非小資女孩則希望老公財產有777萬元,與其相比之下,200萬存款瞬間相形失色。
    基本上, 人人都希望能找到好的對象, 但是這些台灣女生也要自己想想自己的等級在哪裡.

    以現在的經濟壓力, 一個收入頗豐的適婚男性, 實在沒必要去挑一個收入在 23K 之譜的小資女. 這樣的男性應該更偏好經濟實力相當的女性. 這些女性應該看看下面的文章 --

    轉載: 我怎樣才能嫁給有錢人? @ 寶貝雲 :: 痞客邦 PIXNET ::
    但是,這里有個致命的問題,你的美貌會消逝,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減少。
    事實上,我的收入很可能會逐年遞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是增值資產,你是貶值資產,不但貶值,而且是加速貶值! 
    你現在25,在未來的五年裡,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麗的容貌,雖然每年略有退步。
    但美貌消逝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如果它是你僅有的資產,十年以後你的價值甚憂。
    用華爾街術語說,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倉位,跟你交往屬于"交易倉位"(trading position),
    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
    聽起來很殘忍,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明智的選擇是租賃,而不是購入。

  • 一個出租車司機給一個CEO上的一堂MBA課! | Giga Circle
    “以前的司機都和我說,每公裏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錢之類的。”
    我也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 他也跟這跟我說明, 以這種方式計算成本, 計程車司機應該多載短程客人.

    但是我對他的說法感到質疑, 過去計程車司機拒載短程客必定有其道理. 例如, 如果司機是車站排班, 那麼他一天可以跑的次數基本上是固定的, 這種時候短程客很不划算. 如果是在路上撿散客, 碰到客人的機率又是如何? 這很難算出成本.

    這篇文章剛好解答了我的疑惑.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的份子錢,油費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22元,交給公司平均每小時12.5元油費。這是不是就是34.5元?

    成本是不能按公裏算的,只能按時間算。

大尋寶家

Ref.: The Monuments Men (2014) - IMDb

The Monuments Men poster.jpg
"The Monuments Men poster" by May be found at the following website: IMP Awards. Licensed under Fair use via Wikipedia.

今天借了這部大尋寶家, 我的感想跟網路上眾多評論類似, 這部片實在拍得有點差, 可惜了這個有趣的題材和嚇人的卡司. 但是這個題材真得很有趣.

這部片是在講一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真實故事,一群愛好藝術的相關從業人員, 在軍方和官方都不是太支持的情況下, 集結起來尋找被德國納粹奪取的藝術品,救回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如果這部片給其它人拍, 應該可以排得更好. 不過其它人可能不會太想拍這種片子.

這部片開頭和結尾, 不斷地提出一個質疑: "值得嗎? 值得用這麼多資源去保護這些東西嗎? 需要用犧牲性命去換取這沒有生命的東西嗎?"

就像當年的搶救雷恩大兵一樣. 一個班去就一個二等兵, 值得嗎?

什麼叫做藝術? 藝術的價值有多高? 這本身就是一個很難有定論的問題. 我沒有藝術素養, 實在不太能理解這些藝術品有多崇高, 片中演到畢卡索的作品被燒掉時, 我甚至還忍不住叫好 XD

但是一個社會, 總是有一群人會被一些沒啥實用性的東西感動. 這些東西可能是被公認為有價值的人類成就, 像是達文西的話, 莫扎特的音樂, 有些可能不是, 但依然能感動人, 雖然其它人不見得能夠理解, 就像我不能理解 Banksy 的塗鴉叫做藝術一樣, 但是當這些作品震撼人心時, 他的價值就是就呈現出來.



值不值得的思考方式, 本質上就不適合拿來問這種問題. 當我們要對成本和效益做計算時, 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取得一致(未必是正確)的估值. 所以對於不能量化的對象, 基本上就不該用值不值得來思考.

例如, 當我們認同生命(藝術)是無價時, 我們就無法去計算值不值得犧牲少部分的生命去成就大部分的生命. 這時候我們要問的昰, 有沒有超越"生命是無價的信念"?

很多媽媽或許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子女的生命, 如果用值不值得來看, 一命換一命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但是面對這種選擇, 我想應該沒有人會用計算的方式去分析這件事. 我們會用 "母愛" 或者 "生命的延續" 來看待這種選擇. 或許不是每個母親都願意做這種自我犧牲, 但是這其實是在自問, 我們心中是否認同更高的, 超越生命本身的價值.

或許不是人人都有這種信念, 或許這些信念也各不相同, 但是, 回顧人類史, 甚至是日常生活聽到的故事, 我們無法否認這種價值信念的存在.

我覺得這也是這部電影在 "拯救文明" 背後所要說的.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柏格頭投資指南

這兩天讀了, 柏格頭投資指南, 主要是在講指數投資的概念.



其實寫得還不錯. 內容比較偏向一般的理財規劃的書, 比較不同的昰這本書建議的投資商品只有 指數型基金 和 債券. 其實這本書寫得很好, 尤其是討論稅務對投資績效的傷害上. (大部分的基金都是稅前績效)

可惜台灣並沒有這麼複雜的稅制, 其實對台灣讀者來說, 有用的部分大概只剩下半本 XD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創業之路

http://m.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024944

一位有一面之緣的學長就是裡面的高層, 看來這次會被起訴了. 跟這位學長比較熟的友人說這學長技術能力很強!

真是可惜了一個技術人才. 其實我不太懂像他這樣的人才為什麼要去這種公司. 以他的技術, 他可以去更好的創業團隊才是. 去大公司也沒有問題阿.

加入這個團隊, 他追尋的是什麼東西?

最近遠雄的案子也正在火頭上, 最近跟好幾個朋友聊天也都聊到這些事情. 感慨萬千. 尤其是一位準備要去創業的朋友 的一些論點, 讓我懷疑是不是我們對商人的認知有偏差?

我自己家族的父執輩幾乎都是做生意的. (雖然大多只是小生意人)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多少都會被洗腦洗到對做生意有興趣, 我也不例外. 我從小就覺得醫生不如商人 XD

在這種環境下, 我其實蠻能夠接受 做生意 難免要 破壞規則 這件事. 有時候這種彈性是他們能夠反敗為勝的關鍵....

但是我並沒有對這種彈性有太高的評價. 這基本上是人格特質, 不是能力. 而且這種彈性用得太順手, 很容易變成故意去鑽法律漏洞.... 這就跟教授會對國科會計畫作帳一樣, 基本上在合理範圍內, 民眾都可以接受, 但是一旦做過頭. 基本上就是貪瀆了.

我認識想創業的人似乎都把這點看得很淡. (或者說避重就輕?) 這個道德尺度很難拿捏~~ 有些只是 "看起來" 不是很嚴重 -- 像是用人頭. 但是這可不可以接受? 舉個例子, 很多人為了做生意方便, 常常會用老婆的名字當公司負責人, 但是一出事人就跑掉, 債務丟給老婆背.

另外, 這些人也常常會拿創造就業機會來說嘴. 但是, 絕大部分的商品都是有競爭產品的. 不少創業只是進入競爭市場分杯羹, 而不是去把餅做大. 這種情況只是 A 雞排攤的營收被B雞排攤瓜分而已, 宏觀上, 並沒有產生新的就業機會.

明日邊界


昨天去看了 明日邊界. 我覺得還蠻好看的. 我還沒看過原著小說, 倒是偷看了 小畑健老師執筆的漫畫版. (漫畫版應該比較接近原著, 我想我應該會收!!)


相較之下, 電影版比較沒有那麼沉重. 原著比較強調人性和戰爭的殘酷. 而電影版改編得比較像是英雄電影, 讓阿湯哥有很多耍帥的機會. 電影改編的幅度很大, 最重要的昰把 時間重來 的原因和機制改變了, 所以變成完全不同的結局.

我個人覺得這個改編是蠻成功的, 畢竟電影表現的方式和小說漫畫有很大的差異. 而且改編後的版本也頗能自圓其說. 我個人是覺得蠻值得一看的.

最近看的另一部片, X 戰警 未來昔日, 也走時空劇路線. 我覺得也蠻有趣的.

基本上我喜歡這種片的原因之一, 就是他們夠熱血!!! 改變世界的往往是小人物.

X 戰警是靠金鋼狼! 金鋼狼雖然看起來很強, 其實很沒用, 自癒能力雖然好像很強, 其實只是二流能力, 萬磁王和X教授才是真強者, 而 琴 等級又更高一層. 但是金鋼狼往往是拯救世界最重要的媒介.

有一些英雄電影也是這樣搞, 但是呈現的方式又有點不同. 像是 變型金剛 的男主角, 某個程度上比較接近機緣巧合. 所以我一直不太喜歡 變型金剛系列. 蝙蝠俠則是出身優渥, 雖然這幾集都走心靈路線XD 但是和環境的互動相對很低, 支撐他的比較像是和邪惡的對立, 而不是他對人類或高譚市的感情.

相較之下, 明日邊界的主角 Cage, 金鋼狼, 或者 魔戒的佛羅多, 都是從想逃避到認清自己的價值和定位, 在犧牲和痛苦中成長. 這種類型的電影往往能深深打動我! 我想這也是反應了我對 "人性價值" 的觀點.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Gary Becker R. I. P.

最近從 Greg Mankiw 的部落格看到了一個很不好的消息, 諾貝爾獎得主 Gary Becker 以83歲高齡仙逝了. 他是首先將經濟學分析的概念拓展到非市場經濟領域的人類行為之中的大師. 一生研究不輟. 到了高齡還和法官 Posner 一起主持一個針貶時事的部落格.

這個部落格也隨著 Becker 過世而中止了. 非常可惜.

R. I. P.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Kitsch

剛剛在網路上看新聞面對面....

這段時間很多運動, 雖然我都支持他們的 "訴求", 可是我往往不是很能接受他們的 "理念" 和 "論述". 大家都不想看到 Z 這樣的結果, 但是每個人心中認定的因卻各有不同, 民進黨的可能認為是國民黨的錯, 社運份子可能認為是代議制度失靈. 當然, 某些人可能認為單純是民粹.

像是新聞面對面固定來賓 姚立明教授, 就是我比較欣賞的人. 我的學識不足以去說 --- 我 "認同" 姚教授的論點, 但是我覺得他的論點我比較能夠聽得進去, 比較容易接受.

比較負面地說, 所有的團體, 基本上都是要推動他們的理念, 所以他們想要的是大眾的支持, 不是大眾的思考. 這跟是不是政府無關. (當然政府握有更多資源和工具) 六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捷克文學家 Milan Kundera 就曾經說過 -- "Kitsch is the aesthetic ideal of all politicians and all political parties and movements"

外銷不好, 改內銷吧!?

Ref.: 台灣人的怪怪國際觀:「我們這是做外銷的,很厲害捏!」 - 財經 - 產業動態 - 網民肥皂箱 - 商業周刊
走過經濟奇蹟的台灣人,都被教育成認為「賺外匯」比「賺島內的錢」還偉大。正是這種「唯有外銷高」的信念,形塑了我們偏頗的國際觀,導致當前經濟的種種問題──GDP無感成長,受僱階級薪資低落,加工出口的幽靈纏繞不去,認為厲害的人應該出國、留在本土很沒競爭力。
雖然我也同意不要太執著於 GDP 和出口, 但是這樣計算其實並不是太正確.

根據 GDP 的 Expenditure 公式, 我們減掉進口的原因是因為這是外國的"產出", 這些進口除了原物料外, 也包含了國內消費, 像是 SKII, 雷神巧克力, 非基改黃豆等等. 所以在這裡直接用淨出口去看反而是扭曲的結果.

以美國來說, 他是利用淨資金流入來抵銷貿易赤字, 但是這一方面除了他有超強的金融服務業, 另一方面, 也是因為美金是強勢貨幣. 這些都不是學得來的.

GDP 的內涵還包括房地產以及民間投資等等. 民間投資 90 年代後就一直不振, 很多資金都轉移到房市去. 但是因為租金並沒有太大的上漲, 所以 GDP 因此也受限.

GDP 本身是一個簡化的指標, 透過細部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更多, 但是簡單地說外銷沒那麼重要, 我覺得也矯枉過正.

央行要怎麼買外匯? 如果沒有出口, 要怎麼買外匯? 總是要拿東西去換阿 XD 這是會計帳, 我們只是把民間的外匯賣給央行. (外匯存底和匯率控制的問題, 國內經濟學者, 像是許嘉棟, 已經有很多討論了. 10A 總裁在這方面被批判很多)

我要強調的意思是, 人是會根據追求的目標 修正自己的行為. 如果今天大家錯誤地覺得 GDP 成長 或者 外匯存底增加 就是好事, 那麼大家就會往這個方向去做, 而不是在乎經濟體質和財富結構的改善.

我不覺得我們該獨尊出口. 但是出口對資源缺乏的國家是有他特別的意義, 我們必然要做某個程度的保護. 所以這篇文章說

當然不是說外貿不重要,而是要指出內需產業長期被忽視、歧視的現象。

這我是很認同的. 但是說下半句

只要低匯率、救出口的思維無法反轉,我們的薪資就沒有成長的餘地,GDP永遠只會無感成長。

我就不認同了. 薪資沒有成長難道只是因為匯率嗎? 難道只是因為重視出口嗎? 甚至,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嗎? 王品是內銷的產業, 而且現在是很夯, 常常被拿出來說嘴, 但是一樣一堆員工領低薪, 一樣用一堆約聘員工和工讀生. 這跟匯率有關嗎?

我並沒有說推動國內消費不好. 問題是這是手段. 治標不治本. GDP 發明人 Simon Kuznets 就說過 GDP 常常被誤用. GDP 成長只要維持一個健康的數字就好. 今天說推動國內消費比較好, 過兩天房地產業就會出來喊, 房地產業對 GDP 影響很大, 房價不能跌了 XD 這時新的迷思就被製造出來.

【地產專欄】張欣民:國內GDP正負全看房地產走向 - Yahoo奇摩房地產

這時新的迷思就被製造出來.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人際槓桿

最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就是槓桿這個字眼....


有時候覺得還蠻矛盾的.

我會討厭一個人往往是因為他有某些人格特質

但是這個人身上往往又會有某些讓我欽羨的人格特質

[心得] 一個輸家的心得、6年的結果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Ref.: [心得] 一個輸家的心得、6年的結果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每天都很節省、吃滷肉飯、一天努力不花超過200,但看著股市噴的錢...
6年多了....沒出過國、一年買不到5次衣服、真的好傻。

本魯蛇剛畢業工作薪水約40K初頭至今 N年,存的錢都比朋友22K的還要少。
我以為是一個夢,幾年後才發現....

這一系列文很多回應, 裡面有幾篇特別觸動我心弦.

[心得] 年輕時投資股票時要量時而為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第五,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有本業,能兼顧本業並投資也很好的人,是有。
但通常已經是本業已很穩定,他心力上能兼顧。但是一般的初入社會的年青人
每天這麼多要學習的事,有這麼多工作上的事要操心,如何能在短線波動上
真的能一直賺錢? 即便是專業投資者也不容易吧
當很多人浪費時間在玩遊戲、玩股票上時,你多認真一點,就比很多人多一分機會了,投資如果只是要累積資產,好好等待績優股的買點,這樣就可以了。
我只能這麼說,任何工作有成就的人,都花很多時間在自己本業上,包括巴菲特請大家去看看他年青時到底花多少時間在研究上,就會明白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Ref.: Re: [心得] 一個輸家的心得、6年的結果 - 看板 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說真的我看過律師玩股票的都沒啥好下場
原因就是因為本業收入多
槓桿超敢開
錢也很多人願意借他 ,包括銀行
雖然我很想說是 Jesse Livermore 的錯, 但是要靠股息收入過日子, 大概只有高收入的人比較能夠安心這樣想. 以這篇的例子來說, 股息收入高達50萬, 如果股息高達 5%, 那麼本金大概超過 1000 萬.

如果是一年可以"存" 60萬, 股息都再投入股市, 不計稅金和買入價格的變動, 大概 13 年可以達到月收 4 萬的目標. 但是一年只能 "存" 30 萬的家庭, 需要 21 年. 一年只能存 15 萬的家庭, 需要 31 年.
120萬 --- 8 年
60萬 --- 13 年
30萬 --- 21 年
15萬 --- 31 年
7.5萬 --- 42 年
從這個簡單的算法可以得到兩點結論
  • 收入不夠高的人基本上沒有辦法去指望定存股投資法.
  • 低收入者投資自己比較划算. (也不是所有的高收入工作都需要專業知識, 像是業務工作就比較不用)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邁向圓滿

Ref.: 博客來-邁向圓滿: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練習計畫


會想讀這本書, 是因為我之前看了正面心理學之父 Martin Seligman 在 TED Talk 上的演講. Martin Seligman: The new era of positive psychology. 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演講, 而其中非常吸引我的部分, 是對幸福的重定義.

過去一般會認為, 幸福的人生就是快樂的人生, 是對生活的滿意度, 例如融洽的家庭關係和充分的休閒娛樂. 但是這是不夠的. 正面心理學回歸到了比較傳統的思想, 重新審視了對幸福的定義.

從幸福的組成來說, 可以分成下列三類:
  • 快樂生活. 這指的是情緒. 指會會導致正向的情感和情緒的活動(如關係,愛好,興趣,娛樂等)。
  • 美好生活. 這指的是狀態. 這是人們在正向投入他們的主要活動時的體驗。當一個人的能力和他的工作能較好地契合時,比如她確信在她充分發揮的情況下,可以完成她的任務時,這些狀態就會出現。
  • 探討有意義的人生. 討論人們如何從一些比個人更廣大和更持久的事情(例如大自然,社會團體,組織,運動,傳統,信仰體系)的參與和貢獻上,得到幸福,歸屬感,意義和目的。
Seligman 認為這幾項要素都很重要. 在這本書中, Seligman 更將幸福猜成五種元素: 正向情緒, 全心投入, 意義, 正向人際關係 和 成就. (後三項是 有意義的人生 的細分) 這五種元素合稱 PERMA (Positive Emotions, Engagement, Relationships, Meaning and purpose, and Accomplishments).

所以所謂的幸福, Seligman 指的是一種圓滿的人生 (the full life).

這本書的前半部就是在闡述這個正面心理學理論以及他的應用範圍; 後半本則是在介紹 Seligman 和政府與私人機構合作的實際應用成果與發現. 像是如何治療創傷症候群, 樂觀和疾病的關係等等. 一旦認知到了正面心理學的不同, 就會發現有很多不同的看事情角度. 例如本書第五章就重新宣告了個人的重要. 在近代的社會科學裡, 很強調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對於個人所要負擔的責任反而看得輕了. 學童學習效果差或者犯罪率提高, 都有社會環境的客觀因素, 例如經濟弱勢等等. 然而, 現代的憂鬱症患者這麼多, 難道也只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客觀因素嗎? 難到個人都不用負責任嗎? 會不會是這些人不懂得如何快樂? 不懂得如何讓自己維持正面情緒? 會不會我們沒有教育過孩子什麼叫做幸福? (Seligman 稱之為正向教育)

這種理論其實是哲學性, 比較返古的, 似乎也不是那麼科學. 也有點類似佛教的正念. 這類的概念在傳統經典中有很多論述, 但是似乎比較不受心理學界重視 (1998 年 Seligman 才開始開創這個心理學的子領域) 但我很高興看到這類主題能夠重新被重視, 讓傳統智慧能夠經由科學方法重新活化.

最後我想提一下, 這本書翻譯的不是太好, 我沒看過原文, 不知道是否有翻譯錯誤. 但是有些地方並沒有很適當的選擇字詞, 所以閱讀起來不是太容易閱讀. 例如 Seligman 常常提到 resilience, 指的是挫折後的復原能力, 但是這本書卻翻譯為 "回彈". 感覺好像是用翻譯軟體翻的一樣. (我稍微 google 了一下, 似乎並沒有翻譯為回彈的慣例)

PyCon APAC 2014 魏老師的挑戰狀2

Ref.: 魏老師的挑戰狀2 - pycontw.hackpad.com

請寫出程式, 將字串 s 每四個字元為一組反序呈現 (s 的長度是 4 的倍數)

挑戰 1:
應觀眾要求, 下修至 45 chars
用一行少於 50 45 個字元的 Python code 實現
挑戰 2:
可用多行 Python code 但總字數至多
30 個字元 (一個換行或一層縮排算一個字元)

最簡單的做法應該是 在 interpreter 下打

''.join([s[::-1][i::4]for i in range(len(s))])

但是這要 46 個字元, 過不了更改後的挑戰1. 最後我改成 40 個字元. 但是30個字元的解法我想不出來.

''.join(sum(zip(*[iter(s)]*4)[::-1],()))

公佈的解答 在 挑戰二解答集.py

最短的解法是利用 exception, 但是我覺得這不太合理 XD
# 28 會 throw exception, 結果在 t
t=''
while 1:t=s[len(t)^3]+t
30個字元的解法如下:
# 30 (by changyuheng, inspired by someone else,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
S=''
while s:S=s[:4]+S;s=s[4:]
有幾個解法蠻有趣的
# 40 (By apua)
f=lambda s:s[-4:]+(s and f(s[:-4]));f(s)
# 34 (by tjw) python 2 only
reduce(lambda a,b:s[len(a)^3]+a,s)
我有嘗試用 reduce 去寫, 但是沒想到這樣做XD

小記 -- 能源

最近很久沒打小記了, 大部分都直接發在 FB 上. 不過就長遠的筆記和公開分享度來說, 還是發在這裡比較好.

  • 談民粹反核與台灣未來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首先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例子,在目前已使用核能的31個國家中,只有德國、瑞士與比利時明定廢核期程,其中德國的自產能源(註一)占所有能源27%,瑞士則佔18%;占比僅3.6%的比利時,能源法條保留相當彈性,政府隨時可以恢復核能以確保其能源安全與價格穩定。以上這三個國家,全都與鄰近國家併聯電網,一旦缺電,即可向包括法國等鄰國買電。
  • 低碳生活部落格: 13% 節能住宅 淨電力收支小於零
    積水化學工業已經連續三個年度做這樣的調查,客戶中ZEH住宅比例,從2011年間的2%,成長到2012年間的6.5%,再到2013年間的13%;如果不算家電電力消費,進步的程度則是從2011年間的25.1%到2012年間的37%,到2013年間的58.8%。

  • 5年投入247億 國家能源科技重點成果:節能可達39%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國科會的報告中直言,「節約能源最大的空間在電力部門」。更提出「假設台灣能源使用量是100,其中有41是用作發電,但只有16到用戶手中,其他25都因能源效率差而浪費掉了,絕大多數是電廠效率所致。」
    因此國科會建議,將現在15GW的燃煤電廠全數更新成「超超臨界燃煤電廠」,平均效率便可從35%提升至50%以上,若再將全數煤電廠改成複循環的燃氣電廠,效率可進一步提升至60%以上,也等於省下702億台幣。
  • 怒!商業週刊之話唬爛報導 ! 給記者楊少強先生的打臉文
    • 德國大量補貼再生能源, 就算老百姓沒有付到高電費, 終究還是花納稅人的錢. (台灣有沒有能力做這種補貼是一個問題...) 現在雖然德國可以淨出口電力. 但是這是因為再生能源會受天然氣候影響, 供電不穩的緣故. 電力系統的問題, 除了發電效率外, 多年來的瓶頸就是無法儲電, 現在也還是有這個問題. 所以 "穩定供電" 比 大量供電更重要. 因此, 德國這些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 不賣掉也沒辦法留著自己用. 這個狀況在台灣, 就是南電北送的概念. 很遺憾, 這個營運策略以台灣這個島國來說, 可能無法借用. 此外, 因為供電不穩, 所以德國還是有跟法國進口 "核電".
    • 這些再生能源的技術可以引進台灣嗎? 台灣有適合的環境嗎? 德國美國看能源問題和台灣看能源問題是不太一樣的. BTW, 這篇文章的確是打臉沒錯. 其實 wikipedia 上就可以查到德國電力價格下降了.
  • 核電廠除役成本知多少 | 苦勞網
    在經濟部於4月29日舉辦的「因應日本福島核災 我國能源政策檢討」公聽會中,受邀出席的國立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張四力就明白指出,台電在計算核電成本的時候,並沒有將除役的成本公開透明的告知大眾,也就是說,這至少耗時150年的除役工作,並沒有在核電成本的計算當中,那麼如果計算進去,核工業的成本要如何估算呢?「那是一筆非常非常大的數字。」張四立說。
  • 台灣能源: 高階核廢料處理 (技術篇 1, 2, 成本篇)
    2012年核電廠每度電提撥後端費用0.17元,當年核能電廠共發電389億度,總共提撥66.7億元之後端費用。


    我國核能電廠年年提撥後端基金約25年。反核人士一再宣稱我國核電價格低廉是沒有考慮電廠除役後的後端營運費用有兩個可能: 一個是無知,一個是有意誤導。吾人很難想像反核人士20年來對台電核電提撥後端費用一無所知,有意誤導的可能性還較高。
  • [爆卦] g0v新提案:省電取代蓋電廠,數據收集 - 看板 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對於最近紛紛攘攘的核四問題, 其實我不是很感興趣. 我是認為應該往更高層級的能源政策去討論了. 何況林義雄也已經發表公開信了.
核四既已決定停工,只要不再復工,那麼「停建核四」已不是議題,反核人士大可進一步致力於核一、二、三廠的準時除役;熱愛台灣的廣大人民更應專注於台灣民主及主權的維護。

以台灣這種特殊(國際)政治狀況的國家, 生態和經濟之外還是要考慮一些國防問題吧. 我覺得我們也該多做一些電力多元化的策略. 完全反對核能可能也不是太好的做法. 我們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討論, 金錢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節電和再生能源絕對是需要好好考慮的議題.

Ref.: 省電取代蓋電廠,數據收集 - g0v.hackpad.com

房子是投資還是消耗品

Ref.: 不賭房是笨蛋? 當低稅成事實 賭房就是義務? | 好房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就我認識的人來說, 大部分的人還是很看重房子, 不到萬不得已, 也不會讓房子被法拍. 房屋貸款應該是銀行很好賺的業務 (WFC 其實也是靠房貸)

某個程度上, 這有點接近系統性風險了. 如果到時候真的房產泡沫, 台灣會重傷得很嚴重. 很多人會認為西瓜靠大邊就沒事, 但是一旦出事, 可能不是 "大到不能倒" 而已, 而是 "大到沒法救"....

除了房價價差, 房子也可以從租金收入來評估價值. 不過台北的租金報酬率好像已經掉到 2 % 左右, 這個價值未必很划得來.

買房是一個很巨大的槓桿, 即使是自住, 上千萬就壓在房市裡. 一旦黑天鵝發生, 一輩子就被壓住. 當然, 如果繼續漲上去, 也是一次就賺得很飽. 要當清醒的笨人, 還是盲目的聰明人. 一直都是很困難的心理考驗.

台灣勞工環境那麼差, 乾脆去考公務員. (結果財政赤字越來越大, 台灣環境越來越差)

台灣的投資環境那麼差, 乾脆去買房炒地皮. (結果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 台灣投資環境越來越差)

如果從結果論來看, 到底誰是清醒誰是盲目? 誰是聰明誰是笨? 真得很難定論. 就算沒買房子, 泡沫化來臨時沒有被打擊到, 但是繳的稅被拿去救這些賭徒好像也蠻讓人不爽的....

但是終究, 房子還是消耗品. 她還是會損壞的.

Ref.土木人 • 檢視主題 - [土木裡不思議] 天花板的彈珠聲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

Ref.: 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新創企業家改寫生涯的方程式

這類型的書往往都有類似的內容. 很難說有哪本書棒到非看不可. 這本書也不例外, 雖然有些有趣的內容, 但是其實大多也可以在其他的書籍中看到, 像是作者提到的六度分離理論和人際關係網路的論點, 其實也不是什麼新觀點了. 但是因為作者 Reid Hoffman 本身是 LinkedIn 的創辦人, 所以談起這些人際網路概念似乎特別有說服力 XD

要真的說比較新穎的部分, 其實是把生涯規劃和創業類比.

這本書的書名有點誤導, 與其說作者把人生類比成軟體, 更應該說類比成新創公司(原書名中的 Start-Up 就是指新創公司). 所以這本書中有很多用詞和範例都和創業扯上關係. 對作者來說, 創業, 是廣義的. 人應該將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 尤其是利用 LinkedIn 來呈現自己時, 應該是呈現 獨立身分 "XXX", 而不是 "OO公司YY職務的 XXX". 這樣轉業時才有幫助.

網路上有很多書摘, 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生涯規劃的基礎在於了解自己的性向和資源. Reid Hoffman 認為下列三項就構成了一個人的競爭優勢.

  • 資產,
  • 抱負與價值觀,
  • 市場實際狀況

資產可以分為硬性和軟性. 硬性資產包括錢和股票等等. 這些資源可以讓你有較多選擇, 投入財務風險較大的行動, 像是全職進修. 軟性資產則包含知識和人脈等等. 這個部分也是本書的重點.

Reid Hoffman 提出了 ABZ計畫法. 這個方法認為, 當你規劃職涯時, 應該有三個方案.

  • A計畫: 現在正在做的事,是你目前落實的競爭優勢
  • B計畫: 你需要改變目標或方法時所採取的應變對策
  • Z計畫: 救生艇計劃

關於 ABZ 計畫法的介紹


無瑕的程式碼 番外篇─專業程式設計師的生存之道

Ref.: 無瑕的程式碼 番外篇:專業程式設計師的生存之道

剛剛在看一個技術大師 R. Martin 的散文集.

他在談他心目中的專家和專業態度. 他認為一個專家, 必須要"永續經營", 所以要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的專業能力.

上班時間是給公司的, 那不算是額外的學習. R. Martin給了一個主觀認定的時間, 每周額外學習專業相關的知識20小時. 也就是每天要花三小時. 這三小時的專業學習最好跟工作沒有直接關系, 而是要去做一些能激發你對這個專業的熱情的事情. 這樣才能永續經營.

所以他也不贊成超時工作. 如果一個工作無法讓 專業人員 騰出時間 每天進修三小時, 可能就不是一個好工作...


另外兩個有趣的概念是 Kata 和 Flow Zone.

Kata 中文譯為 "套路", 指的是一種特定的程式設計練習題組. 通常是小題組. 像是知名的 The bowling game 或者是 CodeKata. 這種題組通常是被設計來 暖身 或者熟練 基本技巧.

R. Martin 認為, 程式設計是一種工藝技術, 需要反覆練習才能熟練精進, 也需要常常複習. 所以套路就顯得很重要. 透過重複練習套路, 我們可以反省之前的寫法, 更能夠將理論內化為技巧. 以我自己來說, 過去比較習慣在腦海中思考, 比較少寫成程式, 所以我寫程式的速度並不快. 現在的工作內容也不需要寫大量的程式, 所以程式設計的概念有所進步, 但是速度和技能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我想我也需要找一些 Kata 來練習.

Flow Zone 被譯為 "神馳".
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一般人都很希望進入這個境界, 因為集中力會變高, 感覺好像生產力大幅提升. 但是很意外的是, R. Martin 認為我們應該避免進入這種狀態. 因為注意力太過集中, 反而導致只注意到細節, 而沒有考慮到宏觀的問題, 例如採用了不合適的資料結構, 反而事後要花很多利器修正.

這有點違反一般的認知, 但是其實蠻有道理的 R. Martin 也提到很多人都喜歡聽音樂寫程式, 認為這樣生產力比較高, 精神比較集中, 但是他認為這只是因為聽音樂比較容易進入神馳狀態而已. Tom DeMarco 也曾在他的書中提過類似的論點, 根據研究顯示, 低噪音的環境是最好的, 其次才是有音樂, 基本上越安靜越好, 即使只有一點聲音干擾, 人的生產力都會有顯著降低.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知識分子的權威

【老貓專欄】自由體系最好的防禦是什麼?—— 答彭明輝老師 | TechOrange《 爆橘 |

老貓的論點也不是無法反駁. 反正在政治因素之下, 說大陸會拿國防預算來惡搞出版市場也可以XD (但是大陸內部現在這麼缺現金, 真的會選擇這種方式嗎?)

不過, 保守一點來說,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如果我們沒辦法確定利大於弊, 真的沒必要去簽這樣一個協議.

附帶一提, 在這次運動中, 正反兩面都有人在編故事, 像中天的行徑雖然令人不齒, 但是我到也不會有厭惡感. 反到是像彭教授這種文章比較讓我厭惡. 好像別人都是笨蛋, 需要他們偉大的知識分子來指導我們來替我們選擇一樣.

有一些反服貿的支持者, 只要聽到有人持相反意見就先問, "你看過服貿內文嗎?" 好像只有他們會用功一樣? 這是左派知識份子最討人厭的地方.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太陽花學運外的上班族觀察

最近這段時間, 台灣社會最重要的事件是 太陽花學運. 這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問題, 我不想在這裡討論太多. 我在這裡摘選了一些文章, 我沒有相關專業可以做判斷, 但是我覺得這些文章說得都蠻有道理的. (我自己的立場示支持這個學運) 我在這次的事件中感受到新一代年輕人的行動力. 老實說我覺得這是台灣將要改變的正面徵兆.

我自己有去過幾次立法院, 表示個人的支持. 雖然說我有嘗試去閱讀協議文件和相關的論述, 但是這些資訊背後的細節和複雜度, 的確超越了我的判斷. 畢竟我並沒有相關領域背景, 而魔鬼往往是藏在細節裡. 而在我看過的服貿公聽會內容裡, 我個人也不認為如某些學運支持者所說的一面倒. 很多反對者只提出了幻想式的質疑或者概念的宣告. 而非透過具體問題凸顯協議的不足和缺失. 但是幾乎可以肯定的, 政府單位對這個公聽會頗有以不合作來拖延的意味, 許多該有的資料都未事先做準備.

在缺乏足夠的專業判斷的情況下, 我只能說, 我個人對民主和法治的直覺信念, 讓我選擇支持太陽花學運.

20140324 This Night

在我看來, 學生的訴求雖然清楚, 是針對黑箱服貿, 但在這些活動參與者中, 也絕對有不同的想法和聲音. 部分的人的論述的確有偏頗反中反服貿反競爭的傾向, 但是整體而言, 至少在學運核心所傳達的主要聲音, 我認為並沒有表現出上述的偏執傾向.

正如很多人所提到的, 這個運動的核心其實是世代之間的不信任. 對於兩黨的政治操作, 以及互相制衡所導致的無效率, 人民其實已經感到厭倦, 甚至也不在信任他們做好監督工作. 法學用詞是一回事, 但是當學生團體再三提及憲政危機時. 其實就是直陳了信任的喪失. 而今天國家政治走到這一步, 需要由今天的學生來出面抗爭, 其實也就是我們這一輩以及前人的失職. 所以這份不信任其實是要我們共同承受的. 因為年輕人認為沒有人會關注到他們的權益! 其實視為世代間的信任危機也不為過.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需要為了政治立場爭吵嗎?

我朋友: 你有沒有因為政治立場跟別人吵架~~~

我: 我印象中 只有一次

我朋友: 是喔? 跟誰阿? 是為了服貿嗎?

我: 不是, 是為了 川島茉樹代和日本流氓毆打計程車司機事件. 我女朋友覺得這件事沒什麼, 我一怒之下就跟我女朋友吵架.

我朋友: 為什麼?

我: 服貿是政治問題, 不論好壞頂多大家共同承擔. 日本流氓在台灣大搖大擺打人, 還有台灣妹在旁邊叫好, 這是國恥!!! 忽視這件事就是不知恥阿~~!

我朋友: 你好像蠻反日的.

我: 這是誤會, 我常看日劇日影和日本ACG和AV. 我其實蠻喜歡日本文化的. 也很佩服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我到日本時還去護國神社去參拜木戶孝允.

我朋友: 可是講到日本你都會提到南京大屠殺或者霧社事件.

我: 這跟白色恐怖一樣阿, 可以原諒不能遺忘. 更何況日本政府到現在還不承認. 雖然說日本已經被米國閹割了, 但在國際現實上,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防備日本軍國主義復辟!

我朋友: 有這麼誇張嗎?

我: 還好啦~~ 比逢韓必反的人好太多了吧XD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2013 ACM Turing Award

Ref.: Microsoft’s Leslie Lamport wins the Turing Award, the ‘Nobel Prize in Computing’
Ref.: Leslie Lamport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 ACM also recognized Lamport for devising “important algorithms” and developing “formal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protocols tha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l distributed systems. These contributions have resulted in improved correctness,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computer systems.”

Lamport, 73, is a legend in computing circles, known for many contributions, including his foundational work in the theory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His 1978 paper “Time, 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cited in the history of computer science. He becomes the fifth scientist from Microsoft Research to have won the Turing Award, joining previous recipients Tony Hoare (1980), Butler Lampson (1992), Jim Gray (1998) and Chuck Thacker (2009).

台灣很少人提到這件事. 這個獎不過本來就冷門, 而且最近台灣自己又有服貿協議的政治活動, 大概沒人注意吧. 我只有一個朋友在 Facebook 上提到這件事. 讓我意外的是, 連外國的 CS Blogs 上好像也沒啥人關注.

小記

Kelly McGonigal: 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 | Video on TED.com

Kelly McGonigal: Yeah, and one thing we know for certain is that chasing meaning is better for your health than trying to avoid discomfort. And so I would say that's really the best way to make decisions, is go after what it is that creates meaning in your life and then trust yourself to handle the stress that follows.
科学松鼠会 » 高效能人士也可以有拖延的习惯
儘管我們喜歡避重就輕,但無所事事的狀態更讓人難受。芝加哥大學的Christopher Hsee等人發現,人們寧可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也不願傻呆著。電梯間的廣告、花生瓜子之類的零食、文玩核桃、麻將……這些很多時候都是為瞭解決無聊而存在的幾乎沒什麼意義的事物。
當我們的 to do list 不夠長時,就很難找到匹配現在狀態的任務,而當事件足夠多時就會有更多的選擇——為了拖延最不想做的那件事,為了減少一點內疚,還是把這件比較不太想做的事做了吧,相比較起來它似乎也沒有那麼面目可憎了。
Engineers in America: Too Young, Too Old | EE Times
When our company changed focus and looked for an embedded development engineer, we did get a better pick from the experience pool, partly because it seemed like a growing field, with less maturity. Still, the experience level was strongly biased towards the two ends -- either no experience or over 20 years of experience.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華爾街之狼

昨天去看了 華爾街之狼. 真是一部有趣的喜劇片, 可惜太多三級畫面和髒話了. 不然這麼好笑的片子可以當賀歲片了XD (我剛剛在查這部片的資料時, 發現他得了金球獎, 而且還被歸類於喜劇片XD 我可以說英雄所見略同嗎? XD)

李奧的型真的是天生就適合演這種人見人愛的浪蕩子. 感覺超自然! 我一方面覺得他演得比以前好很多, 一方面又覺得他似乎是在演自己XD

想看金融電影的人, 基本上不推薦去看這部電影. 我是覺得導演花太多力氣呈現主角的個性和荒誕的生活, 其他的東西都被一筆帶過. 整個場景換成賣假藥的詐欺犯也好像沒啥差別, 跟金融有關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基本上這部電影跟金融有關的詞大概就只有"股票"和"證管會" XD (最後找主角麻煩的單位其實是FBI, 調查詐欺和洗錢XD) 所以完全對金融沒興趣的人, 也可開心的進場看電影XD

除了露骨的畫面外, 好像想不到這部電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忠於原著是一回事, 但是如何呈獻又是一回事. 如果今天某大導拍一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 但是七成的內容都是關於姦淫婦女和虐殺百姓的寫實畫面, 我想大家應該沒什麼看的興趣吧? 我不是那種把電影當成藝術的人, 我看電影都一定要配可樂和爆米花! 所以我不是要批判什麼. 只是搶救雷恩大兵如果只有戰爭畫面寫實精彩, 應該不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吧!?

對這部片其實我是有一點若有所失的感覺. 導演很厲害, 拍得很流暢很好笑, 三個小時不會坐立難安, 算是很自然的看完. 看魔戒我還覺得比較累XD (女生我不知道, 但以男生來說, 如果不是道德觀太高的人, 看這些荒淫畫面, 應該不會有太多排斥XD)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完全沒有感想. 看完蜘蛛人, 搞不好還會覺得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但是這部片看完真的沒啥感想. 真的很像看完賀歲片的感覺XD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生技業的天險

MR JAMIE : Ask Jamie #9: 生技業的天險

是這樣嗎? 我稍微查了一下, 現在一顆新藥的研發成本約在二三十億美元之譜. (當然還有研發失敗的錢要均攤, 所以我自由心證採取這個數字)

ASML 的聯合研發計劃 大約籌資 20億美元, 應該還是比新藥研發低. (總研發費用不見得低, 但是電子業產品線多得多, 要算單一計劃的研發成本不太容易)

不論如何, 如果認為有天險又划不來 (如果真如他說, 整體產業投資期望值是負) 為什麼還要投入這個領域? 有必要樂觀嗎?

從業人員的角度和投資者不一樣. 從業人員當然希望自己所屬產業越大越好. 但是投資人應該是看未來的潛力吧. 其實我一直不懂為什麼很多政府都一直推這個產業.

現在某些熱門股我也覺得很難理解, 像是 FACEBOOK, Netflex 之類的. GOOGLE還好, 畢竟他改變了很多東西, 雲端幾乎是從他開始為人所知...

生醫產業對我來說比較偏向道德願景 @@|| 是我哪裡誤解了嗎?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快思慢想

Ref.: 博客來-快思慢想
閱讀本書就像是一趟心智突破之旅,康納曼有如一位稱職的導遊,沿途為我們解說思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系統1(直覺式思考)和系統2(邏輯式思考)這兩個主角在各種心理劇碼中如何搭配分工。

「這是快思的系統1,它很情緒化,依賴直覺,見多識廣又很會聯想,擅長編故事,系統1能迅速對眼前的情況做出反應。但它很容易上當,以為親眼所見就是事情的全貌,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這是慢想的系統二,它動作比較慢、擅長邏輯分析,系統1無力解決的問題,都丟給系統二處理。它雖然不易出錯卻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判斷結果。」
這本書的內容並不是很新穎, 對認知科學, 行為心理學, 或者行為經濟學有興趣的人. 這本書裡面絕大多數的內容大概都看過了. 所以我不會說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但是如果你沒接觸過這些領域的知識, 這本書覺得是非常值得一讀. 英文好的朋友甚至可以直接讀原文版, 在亞馬遜上, Kindle 版一本 2.99美元而已.

作者 Daniel Kahneman 本身因為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拿到諾貝爾經濟獎. 所以他的理論常常被用來抨擊傳統的經濟學 經濟人 假設. 但是讀過這本書的人, 可以看到作者本身的態度算是相當謙讓, 並沒有太多批評. 反倒是有些人憑著自己的有限的了解, 常常嚴詞批評.

這本書裡面我最有興趣的是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五章和第三十一章.

第二十章談的是效度的錯覺 (illusion of validity). 我們對自己的體驗和觀察會有高度的自信, 甚至超過了統計和機率上評估. 所以我們常常會將自己親身經歷的少數事件歸納為一般性的現象, 而忽視了這是特例的可能性. 以股票交易為例, 不論專家還是散戶都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比市場好. 很不幸的, 這通常是錯的.

Kahneman 將25位優秀專業投資者的連續八年的記錄做分析, 發現持續成就的相關係數很低, 只有 0.01. 也就是說, 基本上跟運氣沒兩樣. 不論是技術分析, 基本面分析, 籌碼分析, 還是價值分析, 投資者使用了很多技能, 而這些努力得來的技能會讓他們感覺良好, 讓他們認為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illusion of skills).

問題是, 這些技能是否真的對股市投資成果有足夠的效力? 事實上, 最直接的技能其實是判斷目前股價是否低於未來股價, 這一點, 其實沒有人能做到. 任何分析技能, 其實都是從側面去對股票的特性做評估. 所以對這些技能的信心其實是非常值得質疑的.

效度錯覺和技術錯覺交織的結果, 就強化了投資著對自己的信心,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人前仆後繼投入股市.

第二十一章 直覺 vs 公式. 這一章簡單的說, 就是對演算法的偏見, 總是認為 "人不一樣", 認為 "人可以做得比機器更好". 尤其是把機械這種沒有人性的東西所犯的錯更讓人無法接受. 我們一般比較能接受醫生的醫療疏失, 但是如果是機器診斷機的判斷錯誤, 可能就會引起很大的反彈.

的確, 或許人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長期而言, 人類有很多缺點, 像是會疲勞, 會受各種錯覺蒙蔽, 缺乏一致性等等. 所以一個 "良好" 設計的演算法, 經過適合的搭配, 應該會比單純人類的判斷更準.

這一章講了很多例子, 像是酒質預估和臨床診斷等等. 但是其實一個最為人熟知的例子應該是前幾年的暢銷書和電影, 魔球 (Moneyball). 所以我也不需要多說太多.

我偏好這一章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是資工背景, 也做過一些資料分析的工作. 所以我不知道該不該多談 (哈哈)

但是這一章有一個很好很簡單的建議可以幫助排除月暈效應. 如果要評估一群人或東西的時候, 不要一次對個體做完整的評估, 而是應該一次只做一個評估項, 將所有個體的評估完之後再做下一步.

第二十二章 專家的直覺. 這一章基本上和第二十二章互補, 談的是專家的直覺優於演算法的狀況. Kahneman 將專家直覺, 定義為一種在特定情境下, 情境協助專家提取知識的一種辨識過程. 所以直覺還是專家學過的東西, 專家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情況下, 這些東西被提取出來.

所以專家直覺的產生和專業習成的方式有關. Kahneman 認為主要有兩點: 1. 如果這個技能應用的環境越規律, 這個專業就越容易習成; 2. 重覆訓練的機會.

所以規律性越高越容易驗證自己經驗的領域, 越容意培養技能和專業直覺. 反過來, 規律性越難驗證自己經驗的領域, 就越難培養技能. 這也是為什麼 魔球 裡面的球探表現這麼差勁. 同樣的, Kahneman 也認為這是股市專家表現差勁的原因之一. 因為在這種環境, 人的本能是使用系統一去進行合理化一致化(即使這個一致性並不存在). 再加上 效度的錯覺 的影響, 技能的養成十分困難, 甚至只是錯覺.

第二十五章 白努利的錯誤 這篇是介紹 Kahneman 的展望理論. 這個理論和傳統的效用理論最大的不同, 認為是效用的計算要考慮參考點, 也就是當前的狀態.

這章節我不打算多做筆記. 這個東西看起來不是什麼偉大的創見. 畢竟這是很符合人性直覺的. 我還記得自己大一讀經濟學原理, 就曾對傳統的效用理論的假設做同樣的質疑. 我相信很多人都意識到這個問題. 但是能夠設計實驗, 並且一步一步的將這些理論模型建構起來, 是很重要的貢獻.

這和一些在網路上打筆戰自稱是思想家的人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第三十一章 風險政策 這一章講的是如何應對風險. 一般人都是風險趨避, 甚至風險厭惡, 這是人性, 但是有時候為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因為天性, 我們往往不願意去冒險. 甚至期望值為正的賭局都不願意去賭. 舉個例來說, 有個賭局是

有一半的機會損失一半的錢; 還有一半的機會賺到一倍的錢.

這個賭局值得賭嗎? 很多人應該都不願意賭, 這很正常. 但是如果這個賭局進行一百次呢?

這個狀況其是是賭比較划算!

要如何轉化風險趨避腦變成理性腦? (Think like traders) 老實說這一篇並沒有給什麼很有效的建議. 但是卻足以讓我反思. 因為我發現自己其實有點過度保守. 這其實也是一種錯覺.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刀劍神域

最近在看刀劍神域, 一個宅宅掉進 RPG 世界的故事.

我不知道別人為什麼喜歡打電動. 我以前很喜歡玩 RPG, 因為可以將自己代入角色. 更重要的是 --- 這是一個有努力就會有收穫的機制. 不像考試, 有人比你更聰明, 不像運動, 有人反應比你更快.

基本上單機 RPG遊戲就只有你一個主角, 而且你通常可以破關 (只要夠認真練等級). 所以你基本上不會失望. 不會有挫折. (真的玩家可能會想找出祕寶和快速破關, 但是我大概只是想逃避現實而已)

到了線上 RPG 的時代這些優點就沒了, 故事性也變弱, 我基本上就不太玩遊戲了.

但是或許就是這份同理心, 所以我還蠻喜歡這類設定的作品. 像是 只有神知道的世界 也不錯, 可惜後面拯救世界的部分就太老梗了.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小記


  • Ref.:上班族投資理財 - Invest In Taiwan Stock Market: 挑選基金經理人的方式-博士學歷

    有博士學位者,平均績效會比沒有博士學歷者高出約0.4%. 這研究告訴我們, 教育還是有 "一點點" 用 XD
  • 綠角財經筆記: 持有期間與報酬率變異性---以1926至2012美國股市為例(Holding Periods and the Variance of Returns)

    如果這篇想說的其實是, 波動越大的商品, 長期的總投報率變動也很大. 拿股市投報率和定存比較就好了. 這個很直覺! 不知道為什麼他要拐彎抹角寫一大篇, 反而讓人混淆.

    從數學的角度來說, 只要時間夠長, 就會往平均值收斂....這不是常識嗎? 後面寫一堆內扣費用之類的, 反而是混淆吧~~

    這篇是那美國股市來算, 某個程度上可以當作是買美國大盤指數的 ETF. 人的人生是有限的, 就算是相同的投資方法和標的, 還是會因為進出時間的差異而造成報酬率的差異. 除非是 30年期國庫卷, 否則不管什麼方法都有一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是在美國大蕭條前幾年出社會, 他的資產累積和複利效果就會很差! 所以這個計算方式, 說的應該是

    "每年買入 SPY, 持有30年後賣出" 的策略 長期的投報率差異.

    和他內容強調的東西沒啥關聯. 內扣費用之類的, 基本上是拿不同東西來比吧.
  • Ref.: 编程能力与编程年龄 | 酷壳 - CoolShell.cn
    國外牛B的IT公司的工程能力並不見得比國內的要強多少,但是國外那些NB的IT公司的架構和設計能力遠遠超過國內的公司,最可怕的是,那些有超強架構和設計能力的「老程序員們」還戰鬥在一線,這些戰鬥在一些的老鳥的能力絕對超過100個普能的新手。
    我相信老程式設計師是有價值的! 很多管理書, 包括 Tom DeMarco 的 "別讓員工瞎忙" 裡面都提到, 中階管理人員的重要性其實比想像中重要. 很多企業知識其實是隱藏在這個層級中. 同理, 一個百萬行等級的軟體, 必然也有很多東西實際上是無法記錄在文件上的. 這都需要資深的程式設計師來處理. 在一般的狀況, 或許這些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效率和年輕人差不多, 但是在關鍵時刻, 這些人的獨到之處才會展現出來!
  • Ref.: Optimization Craft » Blog Archive » Seven Steps to Career Growth for Computer Science Majors

    我想, 對一個擁有某某專業的人來說, 進入一個主戰場, 會比進入一個次戰場更有發展.
  • Ref.: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數字的迷思
    另一個問題是, 因為這個統計是調查”所得”, 所以並沒有把”資產”考慮進來. 你可以想像一個情況, 有個傢伙在東區有一筆土地市價十億元. 因為嫌麻煩他也懶得出租, 直接把土地向銀行質押拿錢出來花. 從統計上來看, 他是不折不扣的低收入戶, 因為他沒有所得而且還要付利息給銀行. 可是從一般人的觀念, 這傢伙是超級富豪. 這種人多嗎? 坦白說在近年來因為不動產的飆漲, 這種人愈來愈多. 同樣的情況, 在我們主計處調查的所得分類中, 資產交易所得也不納入所得計算中, 換言之, 如果你今年賣房子賺了5千萬, 或是如一些鍵盤股票神人, “只要股市有開盤 我就有花不完的錢”, 那麼就算你據實告訴訪查人員這項資料, 他也不會列進去的. 可是你可以想看看, 台灣的有錢人真的是靠薪資嗎? 當然不是, 反而是愈有錢的人, 財產交易所得的比重會愈大, 可是這項所得並沒有被列入所得統計中.
  • Ref.: Filmfood: "Nipples of Venus"

    我一直以為電影阿瑪迪斯裡面的 少女的酥胸 是 馬卡龍, 原來不是XD 是下面這個

  • Ref.: Android手機離線地圖製作(將Rmaps加入GoogleMap「我的地圖」圖標) - 葉軒文築 - udn部落格

    我覺得蠻好用的, 也可搭配 Mobile Atlas Creator 匯入自定義地圖.
  • 汪汪財經隨筆集: 為何不分散投資?(看見價值——巴菲特一直奉行的財富與人生哲學)

    巴菲特在寫給股東的信中曾說過:「一位對投資一無所知的人,如果定期地投資指數型基金,其投資結果事實上可能比大部分投資專家更好。這聽起來有些矛盾,但是當一個笨人承認自己笨的時候,他就變得不笨了。」

    所以要不要分散投資的原則,在於你自己對投資標的了解深不深。同樣的若只是聽了巴菲特的說法就集中投資在自己不很了解的企業,也是極度愚蠢的做法。

    像是今年(2013)第一季和第二季財報公布後,我在成長力資料中發現許多低估的成長股,但那些都是基於我個人的預估的情況下,所以我採取的就是分散的買,而不是集中於某一檔預估業績最強勁的股票。(像是今年初預估的相關觸控筆電,最後表現的不如預期)

    如同彼得.林區建議投資人試著買進被低估的成長股(因為被低估的成長股往往會是日後的飆股)。雖投資人也可能評估錯誤,但彼得.林區接著補充說:「假如你手中的10支股票中,有3支是日後的大贏家,這三支股票的表現就能彌補你其中1、2支的損失,和6~7支表現平平的股票。」
  • Ref.: The Box: Book Review | Bill Gates

    比爾蓋茲寫書評! 真是太特別了!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財富和投資

這兩天待在醫院陪長輩. 跟長輩談了一下我對財富和投資的觀點.

這個問題有兩點要釐清, 什麼叫投資, 什麼叫富!

窮和富, 基本上是比較出來的. 所以各人有各人的標準, 我的觀點是百一為富, 也就是前 1% 的人就能算是富有. 明確的數字難以估計. 政府提供的數字通常都是以上班族為主, 估出來的數字可能偏低. 但是粗估年收兩百萬大概會在 5% 左右. 所以有上億身家應該是富人基本款.

如果不論金融業而以一般個人來討論. 投資/投機, 基本上概念都是出錢為主, 本身並不投入標的事業. 例如投資藝術畫作, 本身通常不是畫家或畫商XD 所以大部分人所說的投資比較偏向以錢賺錢!

以錢賺錢又可以分兩種 -- 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


讓錢賺錢的前提是, 個人的勞力和時間付出很低. (我個人認為被動投資也算讓錢賺錢, 因為幾乎不用費心力.) 不過怎樣的比例叫作低, 可能就見仁見智了. 但是把這當成資本密集產業的觀念的話, 比較容易理解. 讓錢賺錢, 前提就是要做這件事的門檻應該是資金, 而不是個人的判斷力或勞力.

只要是主動投資, 幾乎都要花很多時間看盤或者研究資料, 這方面, 比較像是勞(腦)力密集. 算不上是用錢賺錢

但是被動投資講究複利和時間. 複利的力量是很大沒錯, 但是需要時間. 一年獲利 15%, 二十年後也不過是 16 倍. 基本上要到達可觀的比例, 年投資報酬率要超過 25% 以上. 所以對資本不高的人來說, 複利這件事並不是很誘人. 更何況很大部分的投資人, 希望的是中短期內(十年內)改善生活水準, 而不是存退休金.

如果採用學術研究的資料, 股市年化大約 8%, 如果有一百萬去投資, 十年後差不多 216 萬, 216*0.08 = 17 萬. 要達到足夠自己的生活費都沒辦法. 更別說改善生活水準. 所以難怪有這麼多人想要努力搞主動投資.

雖然我沒有很愛 富爸爸系列. 但是我覺得大家都應該看一下 (如果沒被誘導的話XD)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2013 軟體公司排名

前幾天參加尾牙, 台灣區董事長談到了我們公司在台灣是市值第16大的軟體公司. 但是可能是最多 RD 的軟體公司.

我不太知道他的資訊來源, 不過我對這個排名還蠻有興趣的. 所以我簡單根據富比士的資料作了一份世界軟體公司的整理.

Ref.: Global 2000 The World’s Biggest Public Companies - Forbes

這個表的資料是根據 2013 年五月的資料計算出來的. 至於什麼算是軟體公司, 基本上我是從 Computer Service 和 Software 兩個領域挑出來的. 不過這也不一定準. 如果以 Google 的分類, EDA 三巨頭都分屬不同的領域!

Computer Service 有 21 家, 市值從 $268B 到 $2.6B Software 有 16 家, 市值從 $234B 到 $6B. 顯然電腦服務公司比軟體公司股價高得多

以獲利來說, IBM $16.6 B 最賺, 微軟 $15.5 B, Google $10.7 B, Yahoo $3.9 B, SAP $3.6 B, Accenture $3.1 B, Tata $2 B, Tencent Holdings $2 B, Baidu $1.7 B, Infosys $1.6 B, Symantec 1.1 B. 依次排列.

好像大部分的大型軟體公司都是跟 IT 服務業有關!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台灣人一直很欣賞奸巧的人嗎?

台灣人一直很欣賞奸巧的人,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 幹什麼網摘

最近很多人轉貼這篇文章. 在我的FB出現了不下十次吧~~

老實說, 這應該是很多人共同的生活觀察~~ 我雖然有同感卻也有點不以為然. 貪小便宜基本上是舉世皆然. 至少就我個人有限的經驗, 我並沒有感受到那種 外國人的高尚 XD (台灣有很多需要學習外國的地方, 這點我也很認同)

我個人也不喜歡貪小便宜的人. 但是太多事情都是貪小便宜了. 抓有版權的軟體/電子書/音樂/電影, 其實也都是貪小便宜. 有多少人沒有做過? 很多時候是我們選擇漠視自己的行為.... 這個部分其實牽扯到道德認定以及環境問題.

其實我認識的大多數人, 都對文中這種貪小便宜的行為嗤之以鼻. 我實在不認為台灣人真的欣賞這些奸巧的人. (其實我不認為應該將這些行為歸類為奸巧) 我們只是不會像外國人這樣直接的表達出不以為然罷了...以排隊當例子, 大部分的人都很討厭人家插隊, 也覺得插隊很沒水準, 但是敢於指責的人很少. 但當你被指責, 這很容易被當故事來說! 然後推波助瀾了這些文化的刻板印象! 當這些印象逐漸上升到 "民族性" 的程度時, 基本上就變成了 "種族歧視" (老實說我偏向把歧視和偏見視為有限度的個人自由..., 但歧視自己所屬的族群真的是一件悲哀的事....就像胖子歧視胖子一樣XD)

身為一個鍵盤社會觀察家, 我只要出國, 都會觀察這種小地方XD (所以我都不去風景區XD) 老實說, 印象中沒有任何讓我驚豔的國家XD

舉個例來說, 我去新加坡時, 如果有空又有經過書店或書報攤, 我都會進去看一看. 其實他們的雜誌出版也蠻豐富的, 有各式各樣的雜誌. 甚至是外國進口的當期雜誌. 但是本地小報幾乎沒有. 對懷抱某些價值觀的人來說, 可能會大力讚揚新加坡多有國際觀多有競爭力....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姑且不論言論自由的問題. 當地的"低俗文化" 被過度貶抑, 會不會影響人民自我認同的形塑? 這我覺得也是該深思的!